朱氏寻根网-原涪陵地区(涪陵、长寿、武隆、垫江、丰都)朱氏
后退
原涪陵地区(涪陵、长寿、武隆、垫江、丰都)朱氏
涪陵区朱氏
     涪陵区有朱氏后裔。资料待完善。
 
长寿区朱氏
     长寿朱氏始迁祖情况:
     据其民国十一年(1922)长、垫、邻、涪联宗志谱记载:清时该地区朱姓为抗外侮,来自不同地域和族系的十余位老人,按年岁、地域结为弟兄,共分为九大房,繁衍为现今长垫地区的九大房人。今按长垫朱氏合族联宗筹备组编印的“朱氏宗谱”记载:
     1、长房:①罗围场朱家寺万现公支:公号考亭、由湖广麻城县迁蜀卜居乐温太里;②双龙场金祥公支:何地来不详(只记生于彭邑计议里马岩寨、顺治壬戌年十二月十二日);③马鞍山友谅公支:由江南凤阳府入蜀,插业长寿桃花街。
     2、二房:马桑溪同久公支:同久公系明太祖九子栋(应为二十四子)郢王后也。因得指挥使以奉先祖,由麻城入蜀,居长邑(长寿县)。
     3、三房:①合田坎永贤公支:由麻城孝感入蜀,明末避乱于贵州遵义,蜀荡平静后率子旧故里,插业长寿合田坝;②感应洞继贵公支:由麻城孝感入蜀,插业长寿;③长寿渡舟沈家坝守定公支,由黄沙岩迁来长寿付河场安六甲沈家坝朱家湾;④新市镇朱家冲伯常公支:由湖北汉阳麻城高甘堰迁入。明孝宗时入蜀插业长寿三角山黑龙坝,后公支业居分水岭坝下朱家冲水井湾。
     4、四房:葛兰场(长寿地界)文治公支:世居朱家堰,明末避寇逃黔避难, 蜀平静后,由黔归蜀,朱家堰被人占,乃插业於葛兰场。
     5、五房:中兴乡朱家桥元宗公支:世居云南省五定府罗平州东门,因望子入川未归定居於此。
     6、六房:长寿桃花街良任公支(不知何时何地迁入)。
     7、七房:①山河乡朱家槽荣礼公支:明末崇祯癸末岁由贵州遵义县西于里谢家湾入蜀、插业长寿安七甲朱家桥梨树湾;②绥定府骏声公支:原籍瞿县城内万里四甲荆芥坡坎下人;③礼贵公支,不知何时迁到四川邻水壇子坝。
     8、八房:①长寿葛兰场官仓坝应祯公支(不知何时何地迁入);②石稻场黄堤墩仁寿公支:由江西吉安太和县飞掌大丘迁入蜀,卜居长寿插业石稻场黄泥墩老湾;③朱家嘴首万公支:由湖广麻城孝感入蜀,住长寿县葛兰场安九甲朱家嘴。
     9、九房:潼川府三台县秋林驿腾庆公支。
     综上所述和实地考证:长寿联宗这九房人,除个别,土著(先入川者)和异地迁入外,多为明时入川士卒和他们的后人,打完江山留下来,结为同姓联盟, 或曰同姓“襟兰”。历经明清两朝,涪陵、垫江、长寿、乃至邻水朱姓纷纷响应 这地区的朱氏联宗活动,影响很大,就形成了今天的长寿朱氏九大房的格局。
 
武隆区朱氏
     涪陵区有朱氏后裔。资料待完善。
 
丰都县朱氏
     丰都县有朱氏后裔。资料待完善。
 
垫江县朱氏
     垫江朱氏始迁祖众多,繁衍后代兴旺,主要分布在:
     1、垫江土主庙入川始祖朱珍宝支:“朱氏家谱”(1992年)记载:明洪武十三年( 1380)随征蜀入川的湖广麻城孝感乡高甘堰朱珍宝秀士,任渝城通判、 监州,领田百亩,插业於涪州(今涪陵区)鹤游坪通济里三角石贡土坝,后移葬於土主庙(今属垫江县)河坝嘴偷山坝。土主庙九房人分居后均建有中司堂,各谱均有记载。自珍宝公入川至今已相传17代,平均36年一代,历史悠久,实 为土主巨族。 .
     2、仁和场入川始祖德全公支:其原籍湖广麻城人,明秀士入川,由佐理戎 幕功官,四川布照磨。其子嘉元公为黔江县训导。
     3、鹤游坪大屋基入川始祖贞宝公支:由贞宝公第四世孙玉公由云南入川为 朱家坝始祖,宪、琛二公为三角石始祖。
     4、砚台石朱家坪入川始祖碧璋公支:原籍湖广麻城孝感高甘堰人,约于明 万历40年至清初(1612-1622年)入川,插业川东道重庆府忠州垫江县七甲砚 台石朱家坪开基立业,相传至今。
     5、垫江包家庙入川始祖荣道公支(不知何时何地入川)。
     6、垫江长龙寨黄沙岩入川始祖昌世公支:原籍湖广麻城孝感高甘堰,明末清初驱民入川,插业於川东道重庆府忠州垫江县东里二甲长龙寨坎下大石板落业。
     7、垫江高滩场鹅子林入川始祖良勋公支:良勋公原籍湖南衡阳黄马桥,系 奇才公四房秀高公之孙,排行第六,属湖南金兰排线,系朱氏时丁公27世孙。 于清乾隆九年(1744)良勋父子绍全等徙蜀川北道顺庆府(今南充市)大河嘴(现 市中区)居住,乾隆二十年前后迁川东道重庆府忠州垫江县黄沙大坡下蔡家冲和 新兴里东四甲漫水滩坎上兴隆湾居住,今子孙在高滩岩鹅子林一带繁衍。
     8、城西关外入川始祖朱龙公支:于明洪武二年( 1369年)随孀姐朱傍和外侄肖兴旺(现垫江县城西关外肖姓入川始祖)入蜀、落籍于垫江城西关外白龙洞坎下八角庙居住;分居后朱龙住石板丘弯繁衍为今垫江县城西关外朱氏一支。
     9、西山构家漕筲箕湾客家(广东)入川始祖祥吉公支:原籍广东韶州府仁 化县汀洲湾人,系江西会昌县大片田支朱氏始祖帝训公(明朝成化第七名举人) 号玩能的十五代孙。第二代茂九公子广一郎,由江西会昌迁福建曲江县,第五代 闻升公从曲江迁广东韶州府仁化县汀州湾,其下第一代攀蟾公派下分支繁衍,雍 正五年(1727)祥吉公随母刘氏、三哥科寿号祯吉、三嫂李氏一行四人弃广东韶 州府仁化县汀州湾入蜀川东道重庆府直隶忠州垫江县界尺场暂住,次年(1728) 迁西山郭里构家漕箕湾落业相传至今。
     10、西山打杵寨广东客家入川始祖仕如公支(与前一支系一脉相承):“仕如公原籍广东韶州府乐昌县同沟韩公庙地名三十亩。帝训公号玩能系江西会昌县大片田明成化第七名举人的十五代孙,第二代茂九公之子广一郎由会昌迁福建曲江县,第五代闻升公由曲江迁广东仁化县汀州湾,第十代攀蟾公派下分支。雍正五年携家弃广东乐昌同沟地名韩公庙三十亩,入蜀到川东道重庆府巴县小打草湾游草沟暂住;雍正八年( 1730年)迁重庆府忠州垫江筲箕湾,在西山打杵寨一带繁衍。
     11、复兴场广东乳源客家入川始祖上修公支:
     据谱载:上修公原籍广东韶州府乳源县梅花村潦水老虎冲杨梅山大园墩人。 时因户稠人密,食苦难耕。于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率四男成礼、成光、成美、成名入蜀,抵川东道重庆府忠州垫江暂住南关半年,同年九月移居北路喜获兰门故归之亲,佃复兴场玉皇观僧田,两年后换田至孔家坝,他们是福建友健公的第十代孙。该支现在复兴场繁衍。
     12、大顺场德礼公支世系     13、小沙河马鞍山(今建国二村)入川始祖碧曼公支:其原籍湖广麻城孝感高甘堰洗脚河尾子杨益村人,何时进入蜀地未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