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氏寻根网-桂林市朱氏
后退
桂林市朱氏
    桂林,简称桂,是世界著名风景游览城市、万年智慧圣地、全国重要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中国老工业基地  ,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对外开放国际旅游城市、全国旅游创新发展先行区和国际旅游综合交通枢纽,截至2019年,全市下辖6区10县、代管1个县级市、总面积2.78万平方公里, 建成区面积162平方千米。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桂林市常住人口为493万人。
 
     桂林市朱姓人口约4—5万人。本市系明 朝封藩靖江王府所在地,又是靖藩后裔聚居之所。公元1368年,元璋公称帝后, 于洪武三年(1370年)除分封其九子为九处要塞建蕃为王外,还封其胞兄重四公 (元镇)之孙守谦公为靖江王。洪武五年在桂林城独秀峰下建造王府。洪武九年(1376)守谦公始到桂林就藩,由于他“好比群小,粤人怨恣”,不久太祖把他贬为庶人。召回凤阳力田,后复爵镇云南,复召锢京。
     守谦公被贬后,元璋公把守谦九个儿子携回宫中抚养,长大后,洪武廿五年(1392)守谦公九子均受封镇国将军,长子赞仪为世子。建文二年(1400)赞仪受命承袭靖江王位,时值“靖难”之战,未能如期就藩。建文四年,封赞仪公之下八兄弟为“辅国将军”。“靖难”之后,燕王朱棣称帝,永乐二年( 1404)赞仪才到桂林就藩,兄弟九人同至广西。自此世代相袭,直至清顺治七年(1650)十一月初,清兵攻陷桂林王城,靖江王随之覆灭。靖江王的王室亲属,大批侍从人员和文武官员等遭受清兵残杀及追捕,王城内外尸横遍地,血流成河,惨死者不计其数,王室成员幸存者二千余人,改名换姓,分别逃奔到桂林附近的偏僻乡村和山沟避难。劫后余生的靖江王后裔,大都能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重建家园,繁衍后代。现在桂北10多个县,都有靖江王后裔,总人口万计以上,但从编入《粤桂朱氏源流》第二卷的始迁祖材料统计,32个乡镇65个村庄,属靖江王后裔只得4635 人(男2287人)。其中住桂林市雁山区腊头村、东田村有864人(男413人),其 余3771人分别散居和相对集中市区、临桂、阳朔、灵川、永福、平乐、全州、 象州等县。尚有万计的王室后裔分散在市区、12个县待具体查考。
     仅查考雁山区腊头村、东田村这一支王室后裔,清代有举人1名,六品、七品各1名。民国有科级干部1名,高中生1名。解放后至2003年统计,有留学生1名,大学生17名,中专、高中生14名,高级职称4名,中级15名,处级5 名,科级10名。
 
临桂区朱氏
     临桂朱姓分布在11个乡镇, 27个自然村,明朝灭亡后,原住在桂林王城靖江王后裔,大部分都散居到桂林鬲近的山区避难,其中,以临桂县为多。据不完全统计,全县朱姓有17个始迁祖,现有人口 2540人,其中男1336人,属靖江王后裔的12个始迁祖共有人口2029人;来自江西瑞州府的昆峰公13世孙怀玢公后裔现有37人;来自湖南永州府的登台公后裔现有209人,外迁44人。明末从灵川县迁入的万盛公至今已传15代, 现有44人;从南丹县迁入的依诰公,现有41人,以上除怀玢公后裔外,其余的都同用靖江王支系统一字派。
     本区明清时代,七品2人,进士 3人,举人20人,贡生2人,禀生6人, 大学生1人,庠生16人,将军4人,把总2人,武卫军1人,中卫军1人,左 冠小旗1人 府官2人,县令(知县)9人,推官1人。民国时期有县团级4人, 科级3人,大学生1人,高中1人。新中国成立后有县处级6人,科级14人, 高级职称9人,中级职称8人,留学生1人,博士 1人,研究生7人,大学生87 人,中专、高中生209人。
 
阳朔县朱氏
     阳朔朱氏,其始迁祖望二公,原籍山东省青州府益都县蜘蛛巷(另说沛国郡), 因宋、元之乱,与其子念七公迁入广西阳朔县兴坪朱家铺(今为书家堡)居住。 至明洪武年间(1368—1399),九世孙以廷、以新等又迁移到阳朔城内的明伦坊 (今滨江路)居住,共约三百七十多年;到清顺治年间再由笃泽、丕列、丕绪、 含辉和云峰公等(均为履字辈),分别迁往大石寨、神山、木桥、岩门、道公州、 兴隆寨等农村,权且安身。迄今衍传二十七代,历时六百多年,后裔遍布全县八 个乡镇二十多个自然村,尤以白沙镇为最多,现有后裔总人口逾两万人,其中男 达一万余人,是朔邑较大的姓氏家族之一。
     另外,普益木桥村始迁祖荣宗公从平南武林迁入,现有人口百余人;现住阳朔金宝街始迁祖世英公,江西宜春市万仔县朱家铺迁入,现有人口 20人。
     明朝时代,阳朔朱氏有过昌盛时期,曾经出现“父子兄弟三进士,朱家一门十举人”的奇迹。当时在朱家铺曾建有朱鎏与朱鹏“父子进士坊”和朱鹏与朱鹄 “兄弟进士坊”。还有一人中解元,2人赐进士出身,20多人入贡,所谓“十举人是:朱贞、朱耀、朱鎏、朱钺、朱銮、朱鹏、朱鹄、朱应运、朱萃、朱长淳等。所以中举当官者人才辈出,因而朱家铺改为朱家堡(今为书家堡)得名。自以廷公等以后又从朱家堡迁往县城明伦坊(现为县前街、江滨路一带),又兴建有朱家祠堂和朱家府第,阳朔朱氏已是县里望族之一,当时,县城南门有知县万霁为朱辉等建的“双桂坊”,西门有朱鎏的“秋宫绣衣坊”和朱钺的“登俊坊”等,令人瞩目仰观与羡慕,这些古迹,奈因年久已圯。
     清代有举人14名,入贡8人,王府千总1人、武贡1人、五品1人。民国时期,有法政专科学校等毕业共11人,当过副县长以上的有5人。
     新中国成立后,有留学生1人,博士 1人,硕士 4人,研究生2人,大学生114人;厅级1人,处级14人,省级以上劳动模范3人。
 
灵川县朱氏
     灵川县朱姓始迁祖有三支,现有761人(男396 人)。其中:
     一、海洋乡海洋街,始迁祖芳甫、芳梅和名榜叔侄三人,均是兴安县菜子村岩俊贵公后裔,靖江王守谦公廿一世孙。1944年秋,日寇入侵菜子岩村,财物被劫一空,生活极端艰难,为求生路,叔侄三人,举家迁入海洋坪避难,以肩挑运输维持一家生活。解放后分得土地,以种养为主兼经商。生活逐步富裕起来。现在已传三代,共41人,其中男21人。
     二、海洋乡朱家村,始迁祖宗长、宗林公二人,原籍何处、远祖何人均无考。因避明“靖难”之祸,而流徙到海洋乡朱家村落籍,经数十年艰苦创业,村周围五公里的山场地属公所有,成为当时的富户。
     自宗长(掌)公至今已传21代,现在本乡裔孙共420人,其中男215人。 新中国成立至今,有大学生1人,高中、中专生13人,高级职称2人,中级1 人。
     三、大圩镇袁家倖陂自然村朱姓始迁祖多个,原籍安徽凤阳朱家湾,据说 元顺帝将朋溃时(约1330年前后),放言要将朱家湾人杀尽,于是全体改姓米往外逃。其中一批逃到倖陂村躲避22年后,明靖江王入广西桂林后(约1648年前后)寻访朱姓才发现住这里的米姓人系凤阳朱姓人,当时受到保护,从此定居倖陂村,现有人口 300多人。大学生8人,中校干部2人。
 
全州县朱氏
     全州洪门朱氏始迁祖来自浙江义乌。当地的资料称,义乌朱氏赤岸支系始迁祖是朱汛,北宋以后,子孙繁衍迅速,野塘府居4子18孙,形成东岸朱氏18派。洪门朱氏则是赤岸朱氏的分支。其始迁祖朱林,系野塘老人朱禄的15世孙,宋时在全州任官,任期满后定居洪门,繁衍后代。
     另,劫后余生的明靖江王后裔,在全州也有繁衍。
 
兴安县朱氏
     兴安县朱姓分布在5个乡镇,10个行政村,有12个始迁祖,属靖江王后 商有7个,于明末清初从桂林城因避难而迁居到这个边远山区。其余是从安徽、 江西、江苏等地经商和工艺为业,来此定居的。全县朱氏现有总人口 1218人, 其中男583人。其中最早迁入兴安县的朱氏是高尚镇菜园口村始迁祖孟彪公,祖籍安徽凤阳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从灵川县迁入,至今已传7代,现有人口 380人(男150人);其次是高尚镇菜子岩村履贵公和流兰村葵公由桂林城迁入至今已传14代,现有人口 245人(男126人);第三是湘漓镇水塘村若汉公和高尚镇宅子上村步云公,从桂林城迁入,至今已传12代,现有人口 423人(男195人);第四是高尚田街朝治、朝柱、朝刚三人,由江苏苏州迁入,至今已传6代,现有103人(男53人)。
     本县清代有文、武、举各1人。民国时期有大学生1人。新中国成立至今, 有团处级4人,科局级11人;大学生37人,高中、中专生70人;高级职称8 人,中级职称15人。
 
永福县朱氏
     永福县从明代开始才有朱姓迁入,明末清初期间(1620年前后)逐步增加。 他们的始迁祖来自广东、江西、湖南及江苏迁入,从河池、南丹等地而迁到永福 定居,现分别散居在桃城、罗锦、广福、苏桥、百寿、堡里、三皇、龙江、县城 等九个乡镇,靠耕田和种山为主。9个始迁祖共有人口 1662人。属靖江王后裔的均按统一字派排辈。
     据说还有自认为朱吴两姓的,分别聚居在百寿、三皇、永安三个乡镇的15 个村庄居住,共473户2165人,他们的始迁祖原居地不一,都是明末清初(1620 年前后)为躲避清兵追杀而来,由朱姓改为吴姓。另一说,当时清政府查人口时, 这部份人都说自己没有姓只有名,于是统称吴姓。现在有的香火牌上还写朱吴两 姓,有的改为朱姓,有的写吴姓。但他们的小孩上学校统一写姓朱。这部分人的 始祖来历如何,有待考证。
     本县朱氏有研究生1人,大学生28人,高中、中专生113人,团处级3人, 科局级9人,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2人。
 
平乐县朱氏
     平乐县朱氏始迁祖有23个,分别散居在9个乡镇的14个村。现有总人口 1307人(男605人)。外迁43人(男22人)。广东高明县松柏坑始迁祖祖安公后裔有5个分迁祖人平乐定居,现有人口339人。其次是江酉崇义县景萧公之子荣芳、荣秀公二人迁入大发乡隆安村定居至今传8代,有人口398人。还有来自江西萍乡、吉安,浙江、湖南,广东梅州、郁南,广西贺州、藤县、钟山等地17个始迁祖,共有人口 570多人。
     本县朱氏民国时期有科级2人,高中生3人。新中国成立以来,有县处级1 人,科局级4人,大学生27 人,高中、中专生62人,高级职称15人,中级职 称17人。
 
荔浦县朱氏
     荔浦县朱姓有9个始迁祖,他们都是来自广东梅州经恩平、云浮等地迁入荔浦县定居,据资料记载是属于元益公后裔。分别居住在青山、荔城、新坪、杜莫等4个行政村,共有人口853人(男443人), 外迁6人。
     本县明、清时代有举人4人,贡生2人,进士 2人。民国时期:有大学生1 人,科级1人。新中国成立至今,有大学生16人,中专、高中生13人,科级干部2人,中级职称1人。
 
龙胜各族自治县朱氏
     谱载:南宋末年(1279),志瑶公自江西省太和县鹅颈大丘,迁湖南省永州 府零陵县上福田冻山之阳,传至七代自昌公又迁马鞍雪雒川细雪塘居住,传至十八代登逸公,于清乾隆二十年(1577)才迁入广西龙胜芙普住两代四十年,于嘉庆元年(1796),世荣公和世贤公兄弟二人从芙蓉迁瓢里镇交州村百福山定居。 至今已传9代,现有人口 350人,其中男180人。世荣公份下40人,其中男20 人;世贤公份下310人,其中男160人。
 
恭城瑶族自治县朱氏
     迁入恭城县栗木镇五福沙田村立业的始迁祖某公,原籍江西省同安县上游铜锣岗村,现有后裔80多户,共有人口 3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