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广东省辖地级市 ,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东部与福建省龙岩和漳州接壤,南部与潮州、揭阳、汕尾毗邻,西部与河源接壤,北部与江西省赣州相连。下辖梅江区、梅县区、平远县、蕉岭县、大埔县、丰顺县、五华县,代管兴宁市。总面积1.58万平方千米。2020年末,梅州市户籍人口为543.96万人,常住人口为3873239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梅县区、梅江区朱氏
梅县、梅江区朱姓居民属文公和定诚公两大支系,总人口有27200人,其中男14027人,分住在畲坑、水车、梅南、南口、程江、大坪、西阳、城东、城北、雁洋、东郊、西郊、石扇等乡镇中的46个村。
文公支系的源流:一是以友龙公(字彦明)为一世,其三子,景祥、法宁、 乐叟,于元末由兴邑十三都司分迁至梅县境内的水车、畲坑。长子景祥落居水车 莲塘角,至四世法让、法振、法荣分迁至畲坑之银塘、朱屋店上、下店,及本镇 上水车村等地。次子法宁迁居畲坑朱屋坑,其孙四郎分居水车曾田,传至九世云 南再分居梅南镇下罗田径村。三子乐叟落居畲坑坪河背朱屋窝,后其裔孙迁居松 林村乐和坳和径义叶华村等地。二是千四郎,是埜公之子铚公后裔,其先祖肇成 携子从福建迁入广东三饶湖洋寨(即今梅县松源葵坑),至五世千四郎,迁至隆文镇苏田村开基立业,其后裔迁广西容县、岑溪等地。三是白宫四平村始祖文轩, 是文公长子塾公之后,是丰山万五郎后裔,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文轩移居西阳之四平村。南口镇瑶上白石村朱氏仲十一郎,清初由兴宁径心镇菜畲村迁至觚上白石村开基立业。至于百五郎何时何地迁至梅城长巷子不详。
定诚公支系,是福建莆田玑公之后,以元益公(勅赠承德郎)为一世,生子景聪,进士,任潮州通判,后父子落居嘉应州丙村小河唇之通朱坝(现称东洲坝), 人丁兴旺,因设栏河私抽,朝庭下令灭九族,其裔孙便四散逃祸避难。永寿先迁 居城东玉水村,生一子:英。其后裔受华迁居黄坑珠湖里,受宝迁石扇象村,尚 志迁金盘围,满郎移居葵岭。后永寿又在城北洋门执教,娶李氏,生一子:俊。 其裔孙散居城北洋门之上下村。永奇迁城北乡扎田村石壁宫。永麟迁居银营小芬。念七郎迁居城北乡石鹿村西门桥。万六郎迁居城北乡干才村沙脑上。万琏公迁居雁洋桥溪村。怀仁、怀德兄弟六人迁居程江扶贵莲心湖。法行原居西阳白宫岗下, 后迁居城北玉水村,其后裔散居城北西坑村,大坪镇雷甘村,程江镇西山村等地。创义是从城北玉水迁居三乡石楼村开基。梅城西区树湖坪永章之子万十七,避居平远东石镇石礁村,生三子,长子福聪迁回梅城树湖坪开基立业。红四军参谋长朱云卿烈士是其后裔。
历代人才辈出:
明、清时期有六品官2人,七品官3人,八品宫12人,九品官24 人,举人 3人,贡生12人,秀才(庠生)16人。
民国时期有省(军)级1人,厅(师)级3人,县处(团)级16人,科局 (营)级25人,留学生16人,研究生14人,大学生73人,中专、高中生249 人。
新中国成立后有省(军)级1人,厅(师)级9人 县处(团)级38人,科局(营) 级146人,高级职称229人,中级职称389人,留学生63人,研究生119人,大学生644人,中专、高中生2237人。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城北乡玉水村,建国前有少将1人,建国后有厅师局干部6人。海外华侨也涌现出一批杰出人才,如城东石下村旅毛里求斯著名侨领朱梅麟,两任毛国民族团结政府地区管理部长,其女朱志筠曾任驻华大使。城北玉水村旅毛华裔朱志新是毛国政府办公厅副主任。还有城北乡洋门村旅印尼侨领朱南权,银行家,曾捐资数百万,投资1亿多元支持家乡建设,被授予“梅州市荣誉市民”。
兴宁市朱氏
兴宁市朱姓有两大支系:一是熹公次子埜公第七世孙章甫公支系,宋代末由江西省吉安府安福县迁入竹丝湖(今广东兴宁宁中镇丝光村)开基,尊章甫公为一世开基祖。现已传28代;二是熹公三子在公九世孙彦明公支系,于明弘治年间,由福建省建宁府建阳县迁入兴宁县古塘村开基,现已递传19代。全市现有朱氏后裔25000人,其中男12525人,分布在19个镇51 个村。
(一)埜公世系:
有全五、曰茂、永然、奇文、仕俊、荣公、琛公、文忠等8个始迁祖,共约 有海内外裔孙20000余人。
埜公七世孙章甫公,宋末迁居兴宁竹丝湖后,人丁兴旺。章甫第三子泗公生子全五,落居大坪镇朱坑村;四世瑻公迁柯梓桐村;五世瑞公移居陶坑村;为公移居上黄坑;友瑞公后裔十二世曰茂公迁龙田镇水陂村。
章甫四子(王+荣)公落居福兴镇大塘村。三世铎颜公生五子,四世琛公迁居鸭麻 社,十一世显耀公建老朱屋,显华公建下朱屋。
章甫九子琼公(有说瑾公)住竹丝湖(今属宁中镇丝光村),传至六世仕俊公迁径心镇菜畲村。七世旻公迁宁塘镇连陂村。传至十四世奇文公迁居刁坊镇上岭塘。七世旻公迁叶塘镇东坝村。八世廉公后裔迁居宁塘大碰村。八世序公迁居下沾乾。十一世孔睦公迁凉溪村。八世序公后裔十二世良辅、良弼、良翰兄弟迁永和蚊帐坑,十五世永然公再由蚊帐坑迁回宁中丝光下沾乾。
五华始祖珍公五世孙文忠公,明代中叶时由广东五华(原长乐)县转水镇三塘村迁居兴宁水口镇陶上村开基。生一子:明瑾。现传20代,在本村居住人口 600 余人,其中男300人。传至十三世耀明公,迁连平县大湖镇油村开基;十六世孙象泰,迁四川省仪陇县柏树下定居。十七世孙仕光移居广西钟山县创业,廿一世孙玉盛迁湖南宜章县白石渡。廿一世孙天生移居大埔县。
(二)在公世系:
宁中镇古塘村始迁祖彦明公,号鸢,系朱熹季子在公的九世孙。于明弘治年间(1488-1505),由福建省建宁府建阳县迁入广东省兴宁县北厢(今兴宁市宁中镇)古塘村开基立业。生子万里。父子一同迁入兴宁后,刻苦经营,创建祖祠“将军第”。自彦明公父子迁入古塘开基创业后,经近五百年的繁衍生息,人丁兴旺, 现已传至19代,有裔孙2093人,其中男1112人。十五世宏友,宏钦兄弟迁居江西省上犹县中稍坪定居,现有人口 50人。
本市历代政治、文化情况:
明清时期有进士1人,千总1人,将士郎1人,修职郎13人,举人1人, 奉直大夫5人,廩庠生20人,翰林院待诏1人,贡生4人,县正堂1人,武秀 才4人,布政司1人,监生15人,县儒学正堂2人,大学生9人,军功六品3 人,登仕郎39人,国学生67人。
近代(民国一新中国成立后)有留学生16人,博士生5人,高级教授8人, 教授12人,大学生987人,中专、高中生1503人,高级工程师37人,工程师 85人,会计师64人,研究生20人,厅级干部9人,处级干部44人,科级干部 30人。
大埔县朱氏
始迁祖天生公,是五华始祖珍公的后裔。珍公五世孙文忠公,明代中叶由长乐县(今五华县)转水镇三塘村,迁兴宁水口镇陶上村开基发族。传至二十一世孙天生公,移居大埔县立业。
始迁祖士佳公,是万九郎的十八世孙。约于清咸丰年间,从龙川县郑马镇汤湖村迁居大埔立业。至今已传6代。
梅县丙村通朱坝的元益公后裔,清代也有从梅县迁大埔落业的。
丰顺县朱氏
丰顺朱氏有36840人,来自两大支系:一是熹公支系的 万二公、万三公、万五公,分居14个乡镇35个自然村,人口 35918人;二是莆田玑公(古田公)后裔定诚公支系,以元益公为一世,人口 942人。
一、 熹公支系:
(一)汤西镇始迁祖友明公,文卿公之六子,万二公之孙,于明初由长乐(今五华)县郭田镇布尾村,移居揭阳县蓝田都(今丰顺县汤坑片)之八乡黄竹坪开基。 生三子:维瑜(字乾宪)、维珍、维玩。乾宪生三子:元昌居汤西上坳村;元进, 居何处不详,元盛,汤西镇坝心立业。现已下传20多代,共有裔孙1500多人,其中定居海外的有200多人。
(二)砂田茜坑村万三公,梓公三子,于元末明初由母陈氏携带经福建宁化石壁村,迁至广东饶邑南门弦歌都枫林村倒温乡开基,兴建溪心庵,生三子:德彰、德佑、德显。德显公裔孙元崇公,应奎公次子,于明末清初又从饶邑迁丰顺县茜坑定居。生三子:良宾、良产、良衡。次子良产,生三子:正传(不详),正邦(迁惠州),正华生七子:海、瑛、奎、兰俱不详,威、耿迁惠州;东留居本村,现已传至16代,现有裔孙152户,755人。
(三)黄金镇清溪村始祖丰山万五公,梓公之五子,先祖福建汀州宁化石壁村,宋元之交为避战祸迁潮州府金山下仙仿巷(后称朱屋巷),官任潮州儒学正堂。明永乐四年(1406)游于海邑丰政都拔溪(今丰顺黄金镇清溪村),见水草优美,遂卜居焉,族人尊为开基始祖。生一子:肇基。已下传28代,人丁兴旺,英才辈出。在乡人口有36000多人,分居全县13个乡镇。外迁揭东、潮安等县的有3000 多人;移居港、澳、台的有5000多人,还有迁湖南长沙、海南文昌、粤北、潮汕、广州等地。
二、 定诚公支系:
(一)径门镇开基祖祖清公,莆田玑公支系定诚公的后裔。以元益公为一世, 其远祖世系为:定诚——源济——长春——时鹏——均明——先旋——凤二——宗景——培桂——锡康——淑溶——平让——元益——景聪——宗义一一永寿 ——俊公——祖清(又名祖晃)。祖清公由梅县城北洋门迁丰顺径门龙溪开基。生四子:圣庠、圣智、圣序、圣廉。现已传25世,在乡人口有942人。
(二)小胜硃坑开基祖九善(又名正耿)公,莆田玑公支系诚公后裔,是梅县始祖元益公十三世孙,传至十七世礼寿公无传。后由熹公派下丰山万五公裔孙松友(又名正玉)公,从大田坎下到硃坑继承产业。现已递传24代,有16户,127 人,其中外迁32人。
历代政治、文化情况:
明、清代时期有二品1人,三品5人,四品4人,五品9人,六品4人,八 品1人,九品1人,庠生1人,贡生30人,举人6人,进士 13人,秀才15人。
民国时期有高中生6人。
新中国成立后有县处级9人,科局级15人,高级职称9人,中级职称9人,研究生1人,留学生3人,大学生98人,中专、高中生295人。
五华县朱氏
五华县朱姓只有一个始祖珍公,字上儒,念二郎,行位三十三郎。宝英公之次子。原居江西省吉安府泰和县十三都朱林街,明洪武元年(1368)明太祖恩选授珍公任广东省惠州府长乐(今五华)县县令,后遂于长乐七都冈(今五华县河东镇牛石村)开基。创建瑛华楼祖屋一座,三进加围龙,至今尚存。并于2005年冬按原貌复修,耗资近百万。始祖珍公1389年卒葬于五华县转水镇蛇塘村东洋埔大路面上,曰“真武拔剑”形。生四子:长子真卿,副榜魁元,任新安县教谕;次子文卿,国学生,任商丘县丞;三子君卿,邑庠生;四子祖卿,国学生。自珍公至今,已有六百三十余年,人杰地灵,繁衍昌盛,人丁兴旺,英才辈出。留居在县内后裔已递传26代,现有三万余人,其中男一万八千人,分别散居在河东、大坝、城镇、转水、华城、潭下、长布、大田、周江、油田、郭田、双华、平南、安流、大都镇等14个镇36个行政村。珍公裔孙居本县者少,迁居县外者甚多,分布在省内的有的兴宁、丰顺、紫金、东源、龙川、连平、潮阳、陆河、陆丰、海丰、花都、番禺、宝安、惠东、博罗、韶关、惠阳、 英德、连南、仁化、揭阳、普宁、惠来、广州、南海、三水、深圳、佛山等县、 市(区)。分布在省外的有广西、江西、福建、四川、山东、河南等省(区)和 台湾、香港、澳门等地。以及美国、加拿大、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越南等 国家和地区,散居之广,人数之多,实无法统计。
本支历代政治、文化情况:
明清时期有四品3人,五品5人,六品6人,七品8人,八品16人,九品 21人,秀才28人,举人15人,贡生34人,进士 3人。
民国时期有省厅(师)级2人,县团(处)级14人,科局级56人,留学生 9人,大学生136人,中专、高中生813人。
新中国成立后有省厅(师)级6人,县团(处)级51人,科局级182人, 高级职称133人,中级职称261人,博士 28人,硕士 54人,留学生61人,研究生28人,大学生368人,中专、高中生2813人。
平远县朱氏
平远县朱氏分布在4个乡镇5个自然村,居住在县内的 979户,人口 4625人,其中男2423人。另移居国外的1186人。均属福建省莆田玑公系定诚公支系永章公后裔。永章公第四子万十四郎,在仁居镇邹坊村开基, 五代后,裔孙又迁东石镇大水坑村以及本省南雄、阳山等县和江西、广西、四川等地。现居住在邹坊村朱氏人口只有11户,46人。永章公第七子万十七郎,举人,明洪武末年,因避祸由梅县丙村通朱坝迁平远东石镇石嗦村开基,生三子, 仕贤、仕聪、仕达。现有海内外裔孙3994人,其中男丁 1797人。
历代政治、文化情况:
明、清时代有进士 2人,举人2人,贡生2人,庠生6人、一品1人,七品 3人,八品6人,九品13人。
民国时期有县(团)级2人,科(营)级3人,大学生5人,中专、高中生22 人。
新中国成立后有省(军)级1人,县(团)级3人,科(营)级26人,高级职称 23人,中级职称51人,留学生2人,研究生5人,大学生88人,中专、高中生 365 人。
蕉岭县朱氏
蕉岭县朱氏人口有2800人,其中男1500人。分居在南礤镇、兴福镇五个自然村,都是熹公的后裔。其直系远祖世系是:熹——埜——铨——濂——棐(字友樟)——炳——念二郎肇成(松源始祖)。
念二郎,谥肇成,炳公之次子。生四子:万一、万二、万三、万四。元代, 四子同迁广东三饶湖洋寨(嘉应州松源葵坑)开基立业。万二郎生二子:大三郎、 大四郎。大三郎生三子:千一郎、千二郎、千三郎。千一郎,生三子:法宁(迁 广西)、法特(迁蕉岭浒竹坪梨树排)、法享(其孙福远、福德同迁蕉岭县南镇朱屋村)。
(一)南礤镇浒竹村梨树排始祖法特公,千一郎次子,于明正德十一年(1516), 由梅县松源葵坑迁蕉岭县南碟镇浒竹村梨树排立业,生一子:仲磷,仲磷生一子:福缘。现已递传18代。经490年的繁衍生息,人丁兴旺,纷纷向外择居。
十四世祖赞公,迁居广西武宣县东乡河马石牛村,还有不少裔孙迁居台湾。 现仍在浒竹村梨树排居住的仅有50人,其中男30人。
(二)南礤镇朱屋村始祖福远公,仲兰公之三子,生一子:泰山。由梅县松源葵坑径口迁蕉岭县南礤镇朱屋村开基。现已递传23代,在乡裔孙有450人,其中男280人,尚有不少裔孙播迁至广西及本镇浒竹坪村,蓝坑蕉头角等地。
(三)南礤镇蓝源村始迁祖福德公,仲兰公之四子,生子:曰明。曰明生二子:肇溪(迁浒竹坪村尾),肇化,字君化,迁蓝源蕉头开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