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氏寻根网-河源市朱氏
后退
河源市朱氏
     河源,亦称槎城,广东省地级市、深圳都市圈城市 。地处广东省东北部、东江中上游、韩江上游,全市面积1.57万平方公里 。辖1个区、5个县,另设河源国家高新区、江东新区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河源市常住人口为2837686人。
     历史上,佗城是岭南首个立县之地,南越王赵佗曾任首任龙川县令。河源是客家人开发岭南最早的地区,是中共首任中央审计委员会主任阮啸仙、最高人民法院原院长肖扬、全国中小学统编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的故乡。境内立有全国第一座抗战纪念碑,是东江纵队的革命根据地,是广东最早的解放区 。
 
源城区、东源县朱氏
     (一)万七郎公,讳镇,正成玉,字仰云,号壶天。系仁达公次子,廷琛公之孙。元配张氏生三子:长子伯瑛(为一排),居顺天金史海螺嵩,后裔分居于二龙江、鳌岭、赤竹径、梨木坑、梅子坑、忠信隔沥、三角白石沥等处;次子伯珖(为二排),后裔分居于沙溪(老鸦沙)、岩石、党演、大坪、车窝、万丈下牛生塘、 博罗横河镇陂下、新丰黄臻等处;三子伯倡(为三排),后裔分居于高车、柯木、横塘、到角、牛潭、灯塔印光、三河主固、连平内莞岚州等处。成玉公随父任广州推官时,再配谢氏,生子伯贤(为四排),定居东莞(今博罗县园州镇)上南村、禾山,后迁博罗县泰美镇赤坳村、田寮村、杨村镇显村井水龙、公庄、柏塘、铁场及增城市朱村等处。
     公从和平县先迁至河源小江西溪,后移居顺天湖开基立业,为顺天湖一世祖。至今约有650年之久,己递传27代,共有裔孙30306人,其中居于源城区、东源县的有26377人,男丁 14072人。外迁的有3934人。
     本支新中国成立后有县团(处)级10人,科(局)级97人,高级职称15人, 中级职称60人,大学生484人。
     (二)荣天公,系万一郎之次子,宝瑛公次子五华朱氏开基祖珍公第十世孙。于明朝万历年间(约1580年前后),从长乐县(今五华县)华城高竹园村,迁至东源县黄村镇耶洞村定居立业。已传13代,现有裔孙223人,其中男102 人。另有移居香港的3户7人、印尼的3户13人。裔孙散居在惠州、东莞、博罗、紫 金、深圳、广西等地。
     荣天公裔孙于1995年冬修建了朱文公祠,又于2003年秋利用文公祠建立了朱熹文化室,举办朱熹文化展,成为当地进行爱国主义、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阵地。
 
紫金县朱氏
     紫金朱氏是朱熹次子埜公的后裔。迁徙紫金定居的有宝英公六个儿子分22 个始迁祖,先祖待考的有8个始迁祖。
     (一)宝英公次子珍公支系有朱广、朱廉、朱瑾、朱尧、贤达、应朗、华宇、贵色、金标、国相、胤穆、尚贵、瑞龄、全敬等14个始迁祖,于明清时期从广东长乐(今五华县)迁徙紫金龙窝、苏区、敬梓、义容等4个镇定居。已递传17 代,现有裔孙5682人。
     (二)宝英公三子瑾公支系始迁祖友华公于1620年,从广东兴宁大坪徐田,迁徙紫金乌石镇鹅羸村应头排定居。已递传15代,现有裔孙59人。
     (三)宝英公四子公支系始迁祖维公和仰宇公,于明清时期分别从兴宁禾村和五华潭下,迁徙紫金九和镇官坑村和义容镇下青溪村定居,已递传18代, 现有裔孙710人。
     (四)宝英公六子球公支系始迁祖化公和儒公两兄弟,于明万历年间(约1590 年前后)从兴宁大坪镇朱坑村,迁徙紫金柏埔镇东方村水南坑定居,已递传16 代,现有裔孙1466人。
     (五)宝英公八子瑜公支系始迁祖加元公和尚荣公,于明天启年间(约1621) 从广东平远县长田乡迁徙紫金附城镇上庄村定居。已递传15代,现有裔孙1321 人。
     (六)宝英公九子琼公支系始迁祖法亮公,从广东兴宁宁中镇竹丝湖迁徙紫金附城朗坑村大完定居。已递传18代,现有裔孙613人。
     (七)祖辈待考支系:永祚、思星、昭万、尚质、水招、祥发、茂翁、曰迟 等8个始迁祖。于明清和民国,从广东兴宁等地分别徙古竹镇榕峰村、平渡村, 蓝塘镇布心村,柏埔镇福田村,黄塘镇拱桥村,乌石镇南光村,义容镇塘丰村定 居,已递传4—12代,现有裔孙合计374人。
     紫金县朱氏,有30个始迁祖从兴宁、五华、平远等县迁入紫金,至今有400 多年的历史。衍传达十八代。现有人口 10225人,其中男5160人。在全县224 个姓氏中排列21位。后裔散居在县内紫城、附城、乌石、水墩、洋头、龙窝、 苏区、敬梓、瓦溪、九和、蓝塘、凤安、青溪、义容、古竹、黄塘、柏埔、临江 等18个乡镇,58个行政村。近代以来侨居海外的有551人,其中在马来西亚的 有383人,美国的有23人,印度的有22人,越南的有19人,印度尼西亚的有 11人,新加坡的有5人;迁徙香港的有81人,台湾的有7人;此外,迁徙在广 西、江西、湖南、四川、河南等省的有38人。还有移居省内29个县市的约有400 人。他们都是文公次子埜公之裔孙。除绝大部分属宝英公裔孙外,尚有一部分世系不清,还须待查。
     紫金朱子裔孙发扬爱国爱乡、尊祖敬宗的优良传统和道德风尚,于1862年、 1881年和1940年在紫金县城、洋头、敬梓洋高村分别建了三座文公祠,由于社 会的变革和历史的原因,这三座文公祠都先后被拆毁或改作他用。为了弘扬中华 民族的优秀文化,缅怀先祖文公创建我国古代文明的历史功绩,紫金朱氏裔孙和 海内外各界人士鼎力资助,于1999年冬在柏埔镇福田村田心围新建一座占地1200 平方米的朱文公祠即朱熹纪念馆,2005年秋又在乌石镇鹧鸪村新建第二座文公祠,两座文公祠同时举办朱子文化展,成为当地以德治国的教育基地,得到海内外各界社会人士和朱氏后裔的好评。
     历代政治、文化情况:
     据不完全统计,明清时期有七品官1人,八品官2人,榜眼1人,进士8人, 贡生18人,秀才39人;民国时期有省厅级1人,大学生15人,中专、高中生 56人;新中国成立后有省厅师级干部2人,县团处级干部15人,科局营级干部 30人;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22人,留学生8人,研究生3人,大学生231 人,中专、高中生565人。
 
龙川县朱氏
     龙川县有朱氏人口 8000余人,分居在佗城、老隆、丰稔、谷前、龙母、四 都、黄石、义都、黎咀、赤冈、迥龙、麻布冈、枫树坝、铁场、通衢、车田和郑 马等17个镇44个村繁衍生息。
     一、 郑马镇汤湖村始迁祖文德公,字正成化,号万九郎,乡饮大宾,仁通公第三子,熹公第十四世孙,明朝时由和平淡邦迁入龙川县郑马汤湖村开基。时值粤赣农民起义,广东赖清桂,李文彪数人乘机作乱,兴兵构怒,难于苟安。文德公兄弟商议,另择吉地谋生,当离别时在九子岗举行告别仪式。席间,将祖传金杯破分九片,兄弟九人各执一片,以作日后重逢时的信物。如若兄弟幸得团圆, 将信物合为一体为证。此后,公携家眷,不殚风尘,行经汤湖,偶作舔息,忽闻 金鸡报晓,喜鹊绕顶而飞。公有感于喜兆。刀存落业之心。探视此地,果见山水 秀丽,龙穴尽奇,右有温泉胜景,左有仙嶂之巍峨,地灵必有人杰,遂定居于此, 立宅一所。生四子:显宗、显祖、潭亮、海亮。现传24代,居郭坑、汤湖两个 村的现有裔孙共有2300人,其中男1100余人。
     外迁情况:六世孙,元普公,迁和平县大坝镇;十一世孙铣公,迁江西省崇 义县;十四世孟仰公迁湖南省毛家洞;十四世孟廷、孟朋公迁广西贺县;十四世 孟河公迁广东连州市;十八世成建公迁广东南雄;十七世盛佑公迁惠州市;十八 世士佳公迁大埔县;十七世盛隆公迁番邦。
     二、佗城镇坪田村始迁祖特扬、特灿公,仲贤公之子,五华始祖珍公之廿孙。 清朝末年,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特扬公携两男一女与胞弟特灿从五华(原长乐)县安流镇龙楼樟潭村外出,流浪打铁谋生。到1909年流落到龙川县佗城,办起了打铁店。由于讲义气,守信用,技术精湛,名扬远近,生意越做越旺,为此定居佗城。特扬公生二子:广元、锦元。特灿公无嗣。
     自特扬公至今,已传五代,现有后裔近百人。分别居住在坪田、佗城、老隆 和惠州,增城等地。
     历代政治、文化情况:
     新中国成立后有省(厅、师)级1人,县(处、团)级1人,科(局)级7人,高级职称2人,硕士生1人,研究生2人,大学生35人,中专、高中生45人。
 
连平县朱氏
     连平县朱氏有2个支系,现有人口约4000余人, 其中男约2000多人。分布在大湖、九连、三角、忠信、锈缎、内莞、田源等8 个镇11个村。
     (一)大湖镇油村始迁祖耀明公,系依性公之次子,五华县朱氏始祖珍公的第十三世孙。于明末年间,从兴宁市水口镇陶上村迁入油村开基。生四子:国球、瑛球、文球、廷球。至今已传14代,现有裔孙179人,其中男88人。另有外迁裔孙70人。
     (二)九连镇高潮村天溪輋始迁祖麟祥公,系行先公之次子,珍公第十五世孙。年幼时家贫,与天溪輋廖氏牧牛。因其为人勤劳诚朴,深得廖家之爱,并将女儿许配给他为妻。婚后在隔壁造屋起家,告诫儿孙知恩报本,两姓世代和睦相处。现有裔孙120多人。
     历代政治、文化情况:
     明、清时期有七品官1人,举人1人;新中国时期有县团级3人,科局级2人,大学生17人,中专、高中生29人。
 
和平县朱氏
     和平县朱姓有始迁祖廷琛公一脉,丁财并茂,英才辈出。
     廷琛公,是熹公十二世孙,佩公长子。原籍江西省建昌县廿四都宽仁乡白马村。是和平县朱氏开基一世祖。
     琛公青少年时代,聪明勤奋,习读经史,成绩优异,至正十六年丁酉( 1357) 赴京考试,21岁中进士,初授文林郎。明洪武三年(1370)元璋皇帝特擢升任琛公为广东省惠州府推宫,钦命先斩后奏,他却勤敏廉慎。因风霜异色,水土不服,于洪武七年甲寅岁(1374)病逝。
     琛公生三子,长子仁瓒、次子仁通、三子仁达。琛公病逝当日,仁瓒三兄 弟携家眷属扶柩往江西老家运丧,行至东(广东)西(江西)界址时,时遇饥僅, 人陷疫殃,且仆痈而马瘩行难而止,禀请母亲江氏、宋氏同意,又得到当地寡妇 谭文娘许可,只得下车解缆停柩,将父亲遗体安葬潭邦江口(今万乐村)。
     谭文娘孀守无嗣,家业丰厚,看瓒公兄弟为官宦之子,礼义仁厚,且得江、 宋侍奉诚敬,亲如骨肉,便让瓒公兄弟等在潭邦定居下来。洪武十一年(1378)三月初一日,瓒公兄弟谨具服饰兰仪拜契了谭文娘。文娘拨出土名樟树镇宅场一所,山岗、田园数百亩为发展基业。于是,廷琛公便为此地一世开基祖。
     文娘卒后,瓒公兄弟嘱咐儿孙,日后每逢八月初一日祭醮祖坟时,要先祭文娘,不可忘本。此举直传至1948年。又于1993年按原穴重修坟貌。竖碑永祀。
     廷琛公的三子各生三子共九孙,九孙以年龄长幼排行,谓万一至万九郎。九郎名次是:万一郎仕福,瓒公长子正成润,生三子:锦华、锦光、锦昌。万二郎仕安,瓒公次子正成聪,生四子:友章、友兴、友昌、友华。万三郎铭公,达公长子正成贵,生三子:瑞甫、瑞扬、瑞邦。万四郎文质公,通公长子正成廷,生五子:伯祥、伯茂、伯如、伯如、伯生。万五郎文镒,通公次子正成宝,生九子:珖、(王+贞)、瑾、(王+荣)、瑺、球、玘、瑜、琼。万六郎仕隆,瓒公三子正成文,生 九子:惠宗、惠聪、惠忠、惠康、惠庸、惠广、惠庭、惠庠、惠序。万七郎镇公, 达公次子正成玉,生四子:伯瑛、伯珖、伯昌、伯贤。万八郎鋐公,达公三子正 成业,生四子:仁光、义仁、忠奇、信隆。万九郎文德,通公三子正成化,生四 于:显宗、显祖、谭亮、海亮。
     廷琛公至今历经620余年,已传27代,其裔孙现居住在本县的有29300余 人(占全县总人口的6.5%)其中男丁 13100多人。散居在下车、优胜、长塘、上陵、附城、热水、贝墩、彭寨、公白、合水、林寨、车水、大坝、阳明等14个 镇。公之裔孙在本县的属少数,大部分已迁居外地。
     本支历代政治、文化情况:
     明、清时期有七品官5人,秀才79人,贡生26人,进士 1人。
     民国时期有县(团)级7人,科(局)级5人,大学生3人,高中生38人。
     新中国成立后有省(厅、师)级6人,县(处)级15人,科(局)级145人,高级职称14人,中级职称78人,研究生6人,留学生5人,大学生322人,中专、 高中生98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