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氏寻根网-广州市朱氏
后退
广州市朱氏
     广州(Guangzhou),广东省辖地级市,简称“穗”,别称羊城、花城,是广东省省会、副省级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   、广州都市圈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际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  。截至2019年,全市下辖11个区,广州市总面积为7434.40平方千米  。2020年广州市常住人口为18676605人 。
     广州地处中国南部、珠江下游、濒临南海,是中国南部战区司令部驻地,国家物流枢纽,国家综合性门户城市 [143]  ,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 首批沿海开放城市,是中国通往世界的南大门,粤港澳大湾区、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中心城市以及一带一路的枢纽城市。
     广州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广府文化的发祥地,从秦朝开始一直是郡治、州治、府治的所在地,华南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科教中心。从公元三世纪起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港,唐宋时成为中国第一大港,是世界著名的东方港市,明清时是中国唯一的对外贸易大港,也是世界唯一两千多年长盛不衰的大港。 
 
 
白云区朱氏
     白云区朱氏有六个始迁祖:
     (一)萝岗镇黄登村始迁祖法旺公,应祥公第四子,澄公的第七代孙。约于元末年间,公因到黄登教书,遂由黄埔笔村迁居黄登村。生一子:细兴。自公定居至今,现居本村裔孙总人口 1300余人,其中男720人。
本支新中国成立至现在,有硕士1人,研究生1人,大学生8人,中专、高中毕业生30人。
     (二)萝岗镇黄陂果园场朱家村始迁祖法祖公,应祥公第五子,澄公第七代孙。元末年间,由黄埔区笔村迁入白云区萝岗镇黄陂村繁衍生息。自法祖公至今近700年,已传29代,居住在本村的人口352人,其中男190人。另乔迁港、澳、台及国外的约有80多人。
     (三)江高镇茅山村始迁祖洪超公,文焕公第八代孙,原居羊城(广州)西石门。 明朝年间,因黄霄仰作乱,逼良从歹。洪超公不得不弃石门,奔蚌湖村,后定居茅山村。生二子:乙龙(后裔居西华),鼎新(裔孙居南安)。自洪超公至今已传25 代,现有裔孙总人口 1500多人,其中男821人。
     (四)蚌湖始迁祖有寿公,字彦才,发受公第三子,明永乐年间因避世乱,公遂奉母李氏远徙避居。由新会初迁番禺慕德里司新村。后迁蚌湖立业。官任大理寺左评事,生三子:元卿、元庆、元亨。自彦才公至今,已下传27代。现居住在蚌湖的总人口 1320人,其中男790人。
     (五)钟落潭镇湴湖村始迁祖伦公,讳有长,号日炽,浑名矮仔,发爱公第七子,文焕公七世孙。公由江门市丹灶镇草园里迁入广州市白云区钟落潭湴湖村定居。创建“诏敬堂”祖祠一座,生五子:盈昌、子昌、万昌、丙昌、彭昌。
     (六)人和镇新兴(原兔岗)村始迁祖广义公,瑶生公之子,系炳(字文焕)公之第十九代孙。公于清末年间由广州市花都区新华镇朱村迁入兔岗村(现新兴村)定居。生二子:有佐,有辅。自广义公定居至今,已下传16代,现居住本村的人口有727人,其中男403人。
 
黄埔区朱氏
     黄埔区朱氏有三个始迁祖:
     (一)大沙镇沙头村始祖澄公,字运使,又一字国郎,号翔扶,系铎公三子,熹公之曾孙。祖籍福建。于宋理宗淳祐年,以乡荐初任江西吉安府庐陵教谕,文天祥从学出其门,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文天祥大魁天下延荐其师,文章德行,可仿其祖,即升河南省开封府祥符县知县,又升府尹转升广东盐运使司。不数月卒于署中,时遭宋乱,不能返闽。遂卜羊城(广州)之东横沙村(今广州市黄埔区大沙镇沙头村)福聚里定居。生二子,长子崇德、讳植,次子崇礼,讳标。
自澄公至今有700余年,已下传31代,居住在本村的现有朱氏总人口有1200 人,其中男丁 620人,裔孙散居在本区笔村、白云区的黄登村、黄陂村,番禺南村,增城朱村,东莞、茂名白土村等地。
解放后,有正营长1人,工程师3人,会计师1人,大学生6人,高中、中专毕业生80人。
     (二)南岗镇笔村始迁祖火冒公,字朝符,号桂芬,又名广子,植公次子,熹公第六代孙。祖籍福建省建安县。于南宋理宗宝祐二年(1254)甲寅岁,由广州黄埔大沙镇沙头村迁笔村落基。生二子:广郎,玉田。自火冒公至今700余年,传 30代。居本村的人口有4800人,其中男2440人。
     (三)文冲开基祖钜棠公,字肇光,汝釭公之子,广东五华(原长乐)县始祖珍公廿三世孙。1977年因工作调动由番禺横江迁居广州市黄埔区文元村,后又迁文冲船厂定居。生三子:锦鸿、锦铭、锦文。自钜棠公至今已传三代,现有人口 14人,其中男7人。
     新中国成立以来,有大学生2人,高中毕业生6人。
 
番禺区朱氏
       番禺区朱氏有二个始迁祖:
     (一)番禺南村始迁祖灿公,又名乡仔,字朝祥,植公之三子,熹公第六代 孙。原籍广州市黄埔区大沙镇横沙村。约于1367年迁入南村开基。
     (二)南沙经济开发区塘坑村始祖文庆公,讳释,字道明,迺宝之长子,随 父世居南沙深塆。分宗派衍迨至九世纲公分迁塘坑村开基。生四子:绍宗、敬宗、 祐民、顺民。自文庆公至今有七百余年,现传28代,在本村居住的有780人, 其中男405人。
历代政治、文化情况:
     元、明、清时期:大理寺评事1人,辅国将军1人,定国将军1人,定远将军2人,国子监陪堂生员1人,刑部司狱1人,义官1人,兵部提领1人,卫千 户1人,武略骑尉4人;登仕郎2人;迪公郎3人,承德郎1人,文林郎4人, 贡生12人,国学生69人。举人3人,庠生7人。
     民国时期:县(团)级1人,大学生4人,中专、高中毕业生5人。
     新中国成立至今,县(团)处级1人,科局级9人;大学生25人,中专、 高中生99人;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5人。
 
花都区朱氏
     花都区朱姓有21个始迁祖,其裔孙分居在赤坭镇、狮岭镇、芙蓉镇、花山镇、新华镇等处。全区朱氏总人口 8800余人,其中男4500 人,迁居港、澳、台及侨居国外的约有2300人。
     花都区有六个支系:
     (一)章甫世系:北兴镇司前村始迁祖宗琰公,系必行公之次子,熹公的第23 世孙。祖籍广东兴宁大坪朱坑。清雍正丁未年,生于龙川县㘵岗下圩大分村, 在年仅六岁时就随兄宗珍迁到花县城西门外居住,长大后各自立户谋生。公遂携妻迁到从化县石梅坑芒田定居。自公至今递传13代,现有裔孙约3000人。分居在石榴坑、九练坟、望顶村、布心、花城等地。
     (二)珖公世系:花山镇大份田始迁祖国勤公,献綍公之子。珖公的第十世孙。祖籍广东新丰县角陂。自国勤公至今已传12代,现有裔孙350人,其中男185 人。
     (三)珍公世系:花山镇大份田始迁祖义奎公,德龙公之次子,广东五华县始祖珍公的十三世孙,生二子:文会、文广。公于清初时由五华县河东镇黄肚湖雷公塘迁入花都,至今传15代,现有裔孙618人,其中男320 人,另移居儒林镇有210人,再有侨居巴拿马的约300人。
     (四)花山镇大份田始迁祖祖林公,万六郎(瑾)的裔孙,从南雄珠玑巷迁 入,生子:儒秀,现有裔孙310人,另侨居巴拿马的有80余人,西班牙8人。
     (五)琼公世系:琼公在花都有国豪、法集、法授、法元、道钦、绍君、绍 连等7个始迁祖,共约有裔孙3200人。
     (六)文焕公世系:
     1、新华镇朱村始迁祖有礼公,发受公之八子,文焕公之八世孙。生三子: 玑珊、旋珊、环珊。
     2、花山镇大份田始迁祖瑞文公、文焕公后裔,原籍广东台山,解放初期, 因在花都谋得风水宝地,遂从台山迁入,生二子:焕志,记霞。
 
增城区朱氏
     增城朱姓有4个大支系,总人口有3万人左右,主要分布在朱村镇、镇龙镇、派潭镇、正果镇、新塘镇、石滩镇、永和镇、福和镇等。其中朱村镇人口约万余人。
     (一)朱村镇丹山房始迁祖讳澜,(原名瑜)、字见源、号官璇、又名小八郎、系祯公之八子,于宋端宗景炎二年(1277)因避兵乱,由南雄府保昌县沙水村珠玑巷迁入广州府增城县云母都茅田司朱村落业,系丹山房之始祖。发妻生五子:椿(字可大)、横(字可真)、林(字可善)、九一郎、成一郎(字可遂)。配妻生二子;永安、永通,兄弟俩随舅父为官,携母从增城朱村迁翁源县周陂昆山朱氏墩定居,传至第四代培美公,由朱村迁甘田村发族,至今传24代,人口 666人, 其中男338人。民国时期有县(团)级3人,大学生2人,中专、高中毕业生1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级职称3人,大学生7人,中专、高中毕业生46 人。
     (二)镇龙镇金坑村始迁祖景祥、景湖公,友龙公之子,章甫公第五代孙, 祖籍广东兴宁市大坪镇朱坑村。迁增城镇龙金坑立业。
     (三)派潭镇两个始迁祖:1、牛轭村始迁祖和公,法文公之次子,于明万 历二十七年(1599)由长宁县(今新丰)沙田乡金竹园迁入增城市派潭镇牛鲍村 开基。自和公至今已有四百余年,居住在本村的裔孙有420多人。
     2、榕树下村始迁祖象公,法文公之八子。于明历年间由长宁县(今新丰) 象冈都沙田约营下老屋围迁入增城市杨梅都百丈约牛眼睛大涧头两围(今派潭镇榕树下村)立业。自象公至今约四百年之久,居住在本村的裔孙500余人。
     (四)朱村镇朱屯始迁祖灿公,乳名乡子,字朝翔,别字裔繁,号成五,乃植公之三子,澄公之孙。公原居番禺南村横沙冈头社(今广州市黄埔区横沙村)。 共生七子:元祖、元兴、世性、世堵、世李、世本、世善。
 
从化区朱氏
     从化聚居的朱姓,主要来自三个地方:一是北宋年间由英德州(今佛冈县)迳头迁入温泉乌石村;二是清朝初期由增城县迁入灌村南平村;三是清同治年间由花县(今花都)迁入大坪场渡头庄村。现总人口有6543人,遍布在街口、良口、神岗、太平、江埔、桃园、鳌头等11个镇和市属场(公司)共30个村,
     (一)大坪场渡头庄始迁祖国龙公,乃法元公第三子。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 法元公携国龙、国选从长宁(今新丰)县沙田金竹园迁广州市花都区赤坭镇牛背 岭开基。后于清同治年间( 1862—1874),国龙公后裔由牛背岭迁入从化县太平 场渡头村定居。现居住在本村的朱氏人口 6°余人,其中男33人。
     (二)良口镇铁岗埔始迁祖万祥公,系佛冈迳头洞开基祖景玉公的第六代孙。公以打铁为业,于清初年间由佛冈迳头迁入铁岗埔开基,其后裔散居在良口镇铁岗埔、隔塘、温泉乌石等村,现有人口约4000人。
     (三)神岗镇银林村始迁祖必行公,系友忠公四子,廷兰公第十一世孙,于清乾隆年间偕二子宗珍、宗琰从龙川迁入从化开基,现藩衍于神岗镇银行、太平镇中心岭等村镇,人口约有千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