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氏寻根网-娄底市朱氏
后退
娄底市朱氏
     娄底市,湖南省辖地级市。据传天上二十八星宿中的“娄星”和“氐星”在这里交相辉映,故而得名。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倾斜;西部山峰雄伟,地势险峻,海拔较高;东部地势逐步降低,地形起伏平缓,海拔较低。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既具季风性,又兼具大陆性。总面积8117平方千米,辖1区、2市、2县。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娄底市常住人口为3826996人。
 
娄底市娄星区朱氏
     娄星区有朱姓人口9000余人,占全区总人数的2.15%,目前所掌握的有下列几支:
     一支是双峰大塘朱氏。其始迁祖朱大广,于南宋开庆元年(1259)迁双峰湖山江边(古属湘乡县),成为多支后裔始祖,祖源详见《双峰县朱氏》,今有部分后裔散居娄星区境内。
     二支是双峰大坪朱氏。其始迁祖朱大福,于南宋开庆元年(1259)迁双峰黄安(古属湘乡县)。大福生子朱名。朱名生朱正、朱详(有的谱言有三子朱秀芳)。朱正生子朱云。朱云字天庆,落籍双峰大坪,成为大坪朱氏一世祖。朱云生子世瓒。世瓒生子希圣,其子孙散布周边各县。今宁乡县东田朱氏一支的始迁祖朱梦江就是朱大福的后裔。大坪朱氏今已传到二十八代,人口扩展到长沙、湘潭、株洲、衡阳、邵阳、岳阳、常德等县(市);有的还迁往广西、广东、四川、湖北、江西、台湾、新疆等省,人数已达3万有余。大坪朱氏是一支望族。在清朝特别是近代史中,大坪朱氏与大塘、大石朱氏各支派一样,由于当时受“无湘不成军”的历史条件影响,在湘乡人曾国藩的引领下,不少人从军步入武行,因而出了不少武将,初步统计有48人之多。其中有振威将军5人,有提督5人,共和国建立后有县团处级干部8人,博士2人。
     三支是双峰船坝朱氏。其始迁祖朱大禄,于南宋开庆元年(1259)由湘潭市唐兴湾迁双峰科坳(古属湘乡),后裔发展为船坝朱氏一支,亦有分布在娄星区范围之内的。
     四支是双峰大石朱氏。其始迁祖朱大清,于南宋开庆元年(1259)迁入湘乡县大石高塘(今属双峰县境),已发展成今后裔过十万之巨的大族,分散极广,散居娄星区者也不少。其祖源请参见本志《双峰县朱氏》。本支有高级工程师、高级经济师各1人。
     五支是双峰唐冲朱氏。其始迁祖朱大贵,于南宋开庆元年(1259)迁入湘乡唐冲(今属双峰县),后裔有居娄星区境内的,其情不详。
     上述五支,其始迁祖是同胞兄弟,是南宋礼大将军,理学家朱通之子。其裔孙散居在区境内各地。
 
涟源市朱氏
     涟源市朱氏是“潭邑之故族”始祖朱通的后裔。朱通于南宋中期从江西迁湘落籍湘潭城。所生七子,后裔发达,有的另迁到娄底所属的各县市。涟源现有其后裔。
 
双峰县朱氏
     双峰县境因属湘乡县域达1500余年,其历史与县民的遭遇也与湘乡县同。因其境地理条件特殊,适宜避兵燹之灾。故宋代以来大批外地移民进入双峰境内,并且多数是江西而来。现今全县402个姓氏中,朱姓人数位居第二,约11万有余。目前已经査清楚的有下列几支:
     一支是南宋朱通的后裔。朱通从江西吉安太和县到湘潭游学,落籍湘潭市城西唐兴湾,生有七子,有五个儿子迁到湘乡,即今双峰县境,开基发脉。其后裔异常兴旺,人数九万多,分布在荷叶、洲上、大石、小富、赛田、杏子铺、甘棠等乡镇。其中有老大朱大广夫妻迁双峰湖山江边,成为大塘湖山多支派后裔始祖。居住在双峰县杏子铺镇江口村的大塘朱氏就是朱大广五世孙朱明志为双峰大塘朱氏始祖,朱明仲为湖山朱氏始祖。以朱大广为一世,今已传29代,散布湖南、江西数省、数县,人数达5万有余。老六朱大清夫妻迁大石高塘,成为有名的大石朱氏一派。在目前朱通七子已知后裔史料中,此支人数最多,分布范围最广。以朱大清为一世,已传到29代。1999年大石朱氏七修谱,对现今存世上下跨十七代的后裔精确统计,全县有67632人;此外,还有近4万多人散居湖南省25个县市和江西、广西、贵州、北京、江苏、台湾等省市甚至有朱仲达等三兄弟在陕西发脉达数千人。老二朱大福夫妻迁黄安,世称大坪朱氏。另外有老三朱大禄夫妻迁科坳,世称船坝朱氏;有老四朱大贵夫妻迁唐冲;据传这两房后裔人数也相当多,分布也很广,因资料尚缺,只能留作今后补充。
     二支是朱广章后裔居测水、杏子等地,也称泉坝朱氏。始祖朱广章是明成化二年(1466)由江西永新迁入测水落籍。
     三支是凤阳皇族朱氏后裔,朱元璋十七子宁献王朱权第十世孙朱议泗阳,于清顺治年间逃难由江西迁入双峰梓田,其后裔居沙田、沙塘等地,世称沙田朱氏。
     双峰朱氏族人英才辈出。有获朝廷赠以“全湘食德”的金字匾额,并晋三品头衔的朱岚暄;还有御赐“敕授广文传士”,博览群书,穷研经史的朱莞阶等。
     附录:双峰朱姓有一例外,就是石牛乡的桥亭危姓原本姓朱。相传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明太祖皇帝驾崩,皇太孙朱允奴接位,称建文皇帝。1402年靖难之役时,燕王朱棣兵临南京皇城,六月十三日宫中起火,有一个小王子(可能是建文帝朱允炆之子朱文奎,时年7岁)逃至石牛山冲,以“危”为姓,以后这个山冲就叫“危家湾”。共和国成立后,在此修起了水库,叫“危家湾水库”。“危”姓虽属汝南堂,但该地“危”姓至今没有修谱。凤阳朱氏皇族后裔落入民间,在避难之时改姓颇多。在此付上一笔,或许其后裔见到以后,有专文道明,破解其下落之谜。
 
新化县朱氏
     新化县朱姓族人多从双峰、湘乡县迁入。属南宋理学家、礼大将军朱通名下,朱大清的后裔约200人,是从宝庆五星(今新邵县巨口铺镇)迁入新化县,多住县城和洋溪乡一带。现所知还有一支是朱子的后裔。据其族谱所载,朱子后裔朱德远先居江苏句容,后迁凤阳。其裔孙有重正、重培兄弟。朱重培居江西永丰县,重培生朱镐,朱镐生可堪,可堪生娱本。朱娱本,于1266年左右因避宋末之乱而迁湖南梅城(今新化县城关镇)东门外井头街。生五子,长子魁伍,居新化县上渡;次子洪寿居娘家桥;三子庆丰居石槽肖坳;四子裔昌居石板村;五子恒久居永宁八都。朱娱本成为本支迁入新化县的开基始祖。迄今已传20余代。由于清代本支后裔大部分迁入四川,余下在新化县境者不多,现今人数约2000余人,且分布比较集中,朱家垅一个村有近千人,娘家桥有几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