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氏寻根网-湘潭市朱氏
后退
湘潭市朱氏
    湘潭,湖南省辖地级市,简称潭,因盛产湘莲而别称“莲城”,又称“潭城”。下辖湘潭县、韶山市、湘乡市、雨湖区、岳塘区五个县(市)区,湘潭市总面积5006平方千米,其中城区面积168.21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79.2平方千米。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湘潭市常住人口为2726181人。
 
湘潭市城区朱氏
    湘潭市境人口多数从外地,特别是从江西迁来。据湘潭县志载:惟朱姓乃“潭邑之故族”,并且是从南宋时就迁来湘潭城西唐兴湾。这就是南宋世袭礼大将军、理学家朱通。南宋绍熙元年(1190),朱通与湘潭进士胡颖相交甚厚,游学湘潭,喜其湘潭城西山水秀丽,民风淳厚,于是从江西吉安泰和县千秋乡迁来湘潭城西唐兴湾(今唐兴社区)居“金盆托鲤”处,落籍湘潭城,授徒讲学。湘中名士多出于其门下。通公生有七子,七子派生七大巨房,人口今已达30余万人,分布极广。其中大广、大清、大福、大禄于南宋开庆元年(1259)之后,陆续迁入湘乡(今双峰)等地开基发脉。五子朱大文,后裔十分兴旺发达,分布湘潭城区和湘潭县境内,相当多一部分散居全国各地。现纵观今湘潭城区,有若干支朱氏族人,人口过万人之数。已査明的有:
    一支是以朱大一(原叫朱大文)为始祖的“渚头朱氏”后裔。在湘潭县石鼓镇、青山桥等聚族而居,在湘潭城内和城郊散居的也有大约4000余人,多数是近百年间,从石鼓、青山陆续陆续迁入城区和市郊。《渚头朱氏谱》载:朱大一,原名朱大文,字默轩,号象先,因厌城市喧闹,从唐兴湾迁石鼓桥畔而居,自号“渚头朱氏”,初抚大山之子朱乾为嗣,后生子:朱坤、朱艮。独以朱坤一支后裔散居广,据言有十万之数。此支后裔英才辈出,影响很大,详见《湘潭县朱氏》。
    二支是湘潭市雨湖区长城乡朱家汑(今白云村)始迁祖朱大文,这支后裔也很又旺发达。据清光绪丙申(1896)编修的谱载:朱通于南宋绍熙元年(1190)来湘潭城,生子五,其五子朱大文,字斐然,号竹安,世居湘潭城西唐兴湾,生四子:仁溥、仁和、仁山、仁敦。朱大文的十一世孙是太一、太儒、太山,后裔繁茂。以朱大文为一世,今已传到34世。其后裔多居长城乡朱家汑附近昭潭乡、护潭乡、霞城乡、湘潭市与湘潭县交界的九华乡等处,其人数几近万人,还有2万多后裔居外省外县。公元1896年八修谱记:有一支去了暹罗(今泰国);有一支去了安南(今越南),有一支去了高丽(今朝鲜),其情待査。这一支人才众多,有省军级干部2人,地师级3人,县团级1人,科局级2人,教授2人。
    此外,还有砀山朱氏后裔汝城支、紫阳朱氏后裔醴陵支、凤阳朱氏后裔长沙、湘潭、宁乡支在湘潭市城区也有相当数量的人数。
 
湘乡市朱氏
    湘乡是南方开发较早的县。自古以来发生战事颇多,你争我夺,民难择主,民不安宁。县志载“千村血洗,万灶烟寒,四乡无一片干净土。因此以后湘乡的人口大部分是由外省、外县迁入的,又苦于湘乡“堕粮”(增加田赋两倍),迁入后又迁出。朱姓人口在湘乡居住的不多,目前不足万人且大部分是明洪武年间,圣令移民而来。县内军山朱姓,是从江西迁入的。现今朱姓人氏多居花坪乡军山,仁厚乡上扶等地。县内有一支朱姓族人是从湘潭市城西唐兴湾迁来的。
    始祖与湘潭县相同。即南宋礼大将军、著名理学家朱通的后裔。朱通先居江西太和千秋乡,绍定元年(1228)游学湖南湘潭。生七子,其中二子朱大清,三子朱大福,四子朱大禄,六子朱大广(大塘朱氏谱称朱通之长子),徙湘乡县发脉,成为湘乡朱氏多支始祖,形成有名的“大塘朱氏”和“大石朱氏”、“大坪朱氏、“船坝朱氏”等。其后裔又迁新化、涟源、怀化、邵阳等市县和湘西一带。
    见于湘乡史册的朱氏名人很少,无传记。但略记中有清光绪二十八年(1903)有湘乡人朱杞等11人到日本留学;有1949年湘乡解放前夕,湖南省主席程潜派朱费隐为湘乡县县长,8月朱通电响应程潜和平起义。在抗日战争中,湘乡朱姓人与其他姓氏人一道英勇抗日,阵亡将士达五十多人。
 
韶山市朱氏
    韶山市朱氏族人多由湘潭县迁入,有的由湘乡县迁入,大部分是朱通的后裔。现今人口不足千人,在韶山市202个姓氏中人口排32位,多散居于如意乡厚新村朱家塘,银田乡鳌石村及北托村朱家祠堂村,永义乡狮山村等地。始迁祖与湘潭县、湘乡市相同。据近代史载:清朝有潭邑之故族——朱通二十世孙建威将军朱后友,振威将军朱后发,知府朱后益,兄弟几个均是韶山永义乡狮山村人。自设县级市以来,有我族人担任市里主要领导,为韶山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湘潭县朱氏
    现今湘潭、株洲两个地级市均是原湘潭县范围之内,湘潭县的朱氏概况也即包括有湘潭市和株洲市的情况在内。湘潭县因紧靠长沙市,曾是不少朝代王侯的封地,据史载,湘潭县境内有3.4万亩土地,曾经是明朝吉王朱见浚的庄田。他是明英宗与万宸妃生的庶七子,于天顺元年(1457)封为吉王,国在长沙。
    湘潭县境内相当一部分人口是在清朝从江西迁来的。据历史记载,惟有朱姓族人是“潭邑之故族”,据《渚头朱氏族谱》记,湘潭县石鼓镇聚居着南宋礼大将军,著名理学家朱通的后裔。朱通因游学到湘潭,生七子,五子朱大一,留居湘潭渚头桥,自号“渚头居士”,其子孙繁衍,形成“渚头朱氏”。现人口达8780人(1998年统计)。此支族异常繁盛,出了不少名人志士。新中国成立以来,有县、团、师、厅级干部、教授、专家学者等知名人士达64人。
    世居湘潭青山桥镇、石鼓、九华乡、分水乡的朱姓族人,现人口近三万。青山桥是湘潭县海拔较高的山区,朱氏族大都聚居于此。据有关族谱记,湘潭有一朱氏支族是朱熹次子朱埜的后裔,朱埜曾孙朱柱于南宋末、元初时逃难到平江岑川,为岑川开山祖。岑川五世孙朱显京是湘潭朱姓始祖。其曾孙德明、德辅徙居山后为湘潭初迁祖,这一支还向韶山市、湘乡市发展。此外还有南宋时朱大文的后裔也在湘潭发脉,他们多住在湘潭县九华乡一带,祠堂建在湘潭市郊长城乡朱家汪,今已无存。现湘潭县朱氏族人较多,在全县304个姓中排19位。
    据县志记载,这支朱氏民国以来,有县、团、师级干部、科学家以及各种名人41人。
    湘潭县在近代中国历史上是很闻名的地方,县城有朱家大屋,1927年6月是中共湘潭县委机关所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