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氏寻根网-鄂州市朱氏
后退
鄂州市朱氏
       鄂州,旧称吴都、古武昌,湖北省下辖地级市,是著名的“百湖之市”、“鱼米之乡”,位于湖北省东部、长江中游南岸,行政总面积1594平方千米。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鄂州市常住人口为1079353人。下辖3个市辖区、2个经济开发区、1个新区,市政府驻地鄂城区滨湖北路特1号。 
       鄂州市帝尧时为“樊国”,夏时为“鄂都”,殷商时为“鄂国”,春秋战国时楚鄂王封地,三国时孙权在此称帝。春秋战国时期,楚王熊渠分封其子熊红到鄂州为鄂王,修筑鄂王城,这也是湖北简称“鄂”的由来。1949年5月14日,鄂城解放。1983年,撤销鄂城市、鄂城县,将黄冈县黄州镇并入,合并成立省辖鄂州市。1992年,鄂州市与日本三条市、非洲科特迪瓦阿本古努市、澳大利亚怀阿拉市,先后结为友好城市。鄂州位于长江经济带的中段,四条高速(沪蓉高速、京珠高速、大广高速、汉鄂高速)“井”字型分布;有11条通道与武汉对接,与武汉融为一体;武九铁路穿境而过,沟通京广和京九;武鄂黄和武鄂冈两条轻轨并经全域。2018年12月21日,鄂州市被列入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
 
鄂州市区朱氏
     鄂州朱姓有8520人,分为9支。明初,始祖绳武公从蕲邑迁鄂已传32代, 人口近万。另有从浦水、黄冈迁入的熹公后代显卿公、和卿公,从阳新迁来的英 俊公后裔,从江夏迁来的明太祖后裔等支。
    明清时期有四品官1人、五品2人、六品1人、七品3人、八品7人、九品 10人,秀才21人、贡生11人、举人2人;民国时期有县团级4人,留学生2人、 大学生18人;新中国成立以来,有地厅师级6人、县处团级32人,留学生19 人、研究生249人、大学生476人,高级职称57人,中级职称108人。
 
鄂城区朱氏
    鄂城区位于市的东边。辖10个乡镇、1个工业园区,面积520平方公里,人 口 59万人,区内有305个姓氏,朱姓占第28位,人口 3130人,占总人口数的 1%。
    鄂城朱氏较大支系是明太祖元璋公庶六子楚昭王朱桢的后代,其开基始祖显光公,于明万历年间由江夏灵泉营迁居鄂城朱家垴。后代仍以朱桢公为一世祖,显光公是朱桢公六世孙,光公生子二:英良、英献。英良生子六:华王、华玲、华机、华布、华玖、华珏。显光公及后代在鄂生活近400年,繁衍15代,人口 2000余人,其中在本地居住有1000多人。部分迁居省内外的崇阳、通城、岳阳、四川、青岛等地。
    显光公后代勤劳俭朴,以农为本,没有什么大官。但在明末清初,受皇族牵连,被迫隐姓埋名改姓,躲过劫难。现在在樊口办事处附近,还住有由朱姓改为向姓的百来人丁,尚未恢复原姓(朱)。
    在区内还居住几支朱姓族人,他们是明清时期从黄冈、浦水、蕲春、英山、 大冶等地迁来的,多半是熹公、英俊公的后裔。
 
华容区朱氏
    始祖绳武公,明朝初年从蕲邑(今蕲春县)迁来永乡。是显仁公的第四子。
    绳武公生子三:荣溢、荣涛、荣泗。绳武公的后代,枝繁叶茂,六百多年来,繁衍到32代,人口近万(包括外迁的)。居住在区内三江口、黄柏山、十五湾、竹林湾、两湾、朱塘、染坊湾、朱陈湾、朱港湾、酒铺湾等村。部分迁本市鄂城区、梁子湖区,省内的大冶、阳新、咸宁、江夏区、团风、新洲、郞县、竹山等县以及陕西山阳、平利,河南双城、百雀园,江西靖安,江苏吴县,重庆奉节,湖南岳阳、安乡等地。也有散居港、澳、台和海外。
    另外,在区内居住的朱氏还有几支。他们分别是从大冶、阳新、新洲、黄冈、江夏等地迁来的。
 
梁子湖区朱氏
    始祖辛一公明初从寿昌迁来梁子湖区,定居在西长岭朱家湾,六百余年传30余代 现有人口千余。还有的裔孙散居在华容区凉亭朱、鄂城区新庙和西畈等地。
    还有几支朱姓人住在其他乡、镇,他们多半由大冶市、阳新、江夏区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