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氏寻根网-商丘市朱氏
后退
商丘市朱氏
      商丘,简称“商”,河南省地级市,商丘介于东经114°49'-116°39',北纬33°43'-34°52'之间,东西横跨168千米,南北纵贯128千米,东望安徽淮北、江苏徐州,西接河南开封,南襟河南周口、安徽亳州,北临山东菏泽、济宁。商丘市总面积约占河南省总面积的6.4%,区域面积10704平方千米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商丘市常住人口为7816831人。
 
永城市朱氏
      永城市境地在两汉时属沛郡、沛国。永城朱氏是沛国朱氏大发展的一个重要起点,是沛国朱氏的大本营之一。据永城朱氏族谱记载,永城朱氏为仁轨公二十五世孙瑞峰后裔,其世系是:仁轨——景——守环——子转——重愔——伸——播时——冽——训——澹——颂——冕——庆——景丰——济——修道——邦英——希圣——献——光裔——扬祖——黼——儒——贵——梧(字瑞峰),二十六世共八房即开来、开田、开善、开明、开福、开禄、开贞、开祥。永城朱氏自瑞峰公至今,又经历600余年传二十四世。1938年戊寅清明节,苏鲁豫皖朱姓族人齐笔永城东大茴村,在仁轨、敬则公的陵墓前,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家族聚会,隆重举行仪式确定自仁轨公第四十六世起的20个新字派辈。现永城朱氏已有“在”字辈,说明自仁轨公起永城朱氏世系有序已有50代人了。全市以朱姓命名的村庄26个,朱姓人口已发展到4.3万人,成为永城市大姓之一。
      永城朱氏经过两汉至唐代的大发展时期,形成了以朱仁轨、朱敬则为代表的永城朱氏名声显赫,不但是官宦世家,而且是著名的孝义之家。史称永城朱氏“以孝义世被旌表,一门六阙相望”,受到人们的赞扬。仁轨、敬则公葬于永城东边和萧县接壤的大茴村,当地百姓慕二人之名,雅称为“金头公”、“银头公”,两房族人叙昭穆而葬,占地百余亩,称为“宰相林”。相传大茴村原名朱孝林,为纪念仁轨公、敬则公辞官归隐而将庄名改为大茴村。现在永城、安徽萧县、淮北、江苏丰县、沛县、邳州及山东单县等地的族谱都以仁轨、敬则公为一世祖,以仁轨公的谥号称作“孝友堂”。永城朱氏人丁兴旺,人才辈出,历代等人繁多不再——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任县长(市长)、县委书记、县政协副主席和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的有6人。
 
虞城县朱氏
      虞城朱氏有鲁古单朱氏的后裔。始迁祖礼公随父于明正德年间从江苏睢宁迁回鲁古单,定居防城。经数代繁衍,后裔移居虞城县之大小朱寨和朱老庄村等。
 
民权县朱氏
      民权县朱氏为朱熹(字元晦)的后裔。1937年,在重修族谱时,民权与杞县、兰考、睢县、通许、长垣等县,33支朱氏宗族的宗亲代表,共同商议后,同意列为一谱(有的祖根已失考),尊元晦公为一世祖。
 
宁陵县朱氏
      宁陵县朱姓人口1万多人。始迁祖是朱熹公次子埜公之后城公(十二世)的后代。城公为太医,由淮阳携朱子阖里迁至宁陵尖堽庙为始祖。
      政治文化情况:明清时有八品农官1人,军门千总候选督司1人,修职郎1人,九品1人,庠生8人,武庠生7人,监生14人。新中国成立后有师厅级3人,县处级2人,科级3人,高级职称9人,硕士生1人,大学生2人。
 
睢县朱氏
      睢县朱氏是朱熹(字元晦)后裔,1937年在重修族谱时,睢县与杞县、兰考、民权、通许、长垣等县,33支朱氏宗族的宗亲代表,共同商议后,同意列为一谱(有的祖根已失考),尊元晦公为一世祖。
 
夏邑县朱氏
      夏邑朱氏最早见于唐末、五代时期。授任都指挥使,追赠侯爵,谥“武襄",镇守边疆的明中期总兵朱谦,就是夏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