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氏寻根网-赣州市朱氏2(信丰、大余、上犹、崇义、安远、龙南、定南)
后退
赣州市朱氏2(信丰、大余、上犹、崇义、安远、龙南、定南)
全南县朱氏
    全南县是江西省南部地区朱姓人口较多的县市。全南朱氏与龙南县朱氏两支宗族共9支联修族谱,统一派字辈。其始迁祖是明清时期从福建武平、广东清远以及省内的婺源、吉安、泰和等地迁入,多为婺源朱氏分支和朱熹后裔。中寨乡朱氏1992年就有600多人,均为朱熹后裔。
 
宁都县朱氏
    宁都县朱姓人口约2000人,主要分布在梅江刘坑、会同、固村、青坊、黄陂、堪田、长胜、洛口、赖村、田埠、东韶等地。
    最早开基的是唐乾元年间(758—759年)从抚州赤栏门迁居洛口的朱氏。现有人口最多的是明代从石城黄泊源迁居黄陂观音排的朱氏,已传14代,约300人。
    还有于唐乾符年间(874—879)从赣州迁入堪田免子寨开基的朱氏;清代从瑞金迁居赖村朱坑的朱氏已传9代;而从石城迁入堪田益坑的朱氏则已传26代;明嘉靖年间(1522—1566)从石城黄泊源迁居长胜大山屋的朱氏已传12代;现居梅江镇的朱氏,可能是从福建汀州或瑞金碾转迁徙而来。
 
于都县朱氏
    于都县朱氏裔孙约有1.3万人。
    全县朱氏和其他姓氏一样,基本上是客家人。是从福建、江苏和邻近县市迁徙而来的。据《赣南朱氏联修谱》(1994),主要有四大支派:
一、 唐代敬则公裔孙:
    唐敬则公十二世孙崇道公(或牛公)因官仕虔州(今赣州),迁居水术洞,越数世又迁兴国竹坝,传至万八郎(瑞彦公)于宋开宝年间(968-975),迁入桥头开基发达。其十世孙中正公又分迁沙心。而二十世孙德广、德文、德序三公因军伍迁往北京周坝(今石家庄)。
二、 尧典公裔孙:
    从大余迁往南康马齐坝的尧典公裔孙,传至二十二世孺字派有五房,其子孙迁往各地。开基万安西塘的二十三世唐佐公的七世孙德公迁入田心乡立居。其五世孙光字派及其裔孙先后分迁本乡竹山下、长源、排上、大屋里、焦屋、塘尾,还分迁宽田猪婆珑、仙下鹅形、西郊罗坪和蛇塘、罗江鹅公塘、罗坳三门兴隆坝等。
    还有二十二世孺庥公之九世孙景清、景昇公裔孙于明弘治年间从赣县樟木坑(今韩坊乡迳口)迁入禾丰黄泥枫树下,分居雪竹山、焦坑树山背、华堂水源坝、黄垠军营里;其十五世孙宸公、宴公又分迁岭背东南坑。
    孺广公于嘉庆戊午年(1798年)随母舅赵九郎从万安官坳迁居龙山高寨(今高龙马岭),其子唐仁公曾孙又迁居罗坳步前云水黄屋面;十五世孙福秀(字锡福)徙居祁禄山刀子叟。
三、朱熹文公裔孙:
    文公十世孙定南开基的景胜公传至十世正桂公,先迁赣县里龙(今属三溪乡)再后分迁梓山张军。
    文公十一世孙子达公开基会昌筠门岭后,传至十一世孔光(光浴)因贸易娶亲于都,于清道光年间迁居梓山竹山下(今荷莲山),传至三世华则公“秉性忠厚,处世和平。给亲济邻,排解纠纷。修桥乐捐,隆师重文。克昌厥后,丕显家声,已传七代有五百人。”
四、还有自江苏金陵徙居信丰桃江传至二十余世,于明成化乙酉年(1465)立居信丰城南门佛子哥前,其裔孙元善公迁入禾丰下堡罗石坡下坊开基。
 
政治文化情况:解放后至今有省军级2人,厅地师级3人,县处团级12人,科局营级35人。有留学生1人,研究生2人,大学生82人。
 
兴国县朱氏
    兴国县曾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苏区模范县,当时23万人口就有8万多人参军参战,牺牲2.37万余人(其中朱姓313人)。又是新中国的将军县,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67人。县内有300多个姓氏,属客家民系。全县朱姓人口26900余人,占总人口的3.7%,居全县排名16位。主要分布在城岗、隆坪、渝江、五里亭、崇贤、长岗,高兴、方太、茶园等乡镇。查其源流都是古僚公朱环公二脉,令珍(昭元)六世孙松公和柏公的后裔。
一、松公之子朱熹(文公)裔孙:
    1、文公重孙千七郎公传至五世景胜公(即文公八世,又说十世)于明成化八年(1472)从福建武平徙居江西定南陈坑开基立业。传至十世正郊公迁居方太,正祁公迁居崇贤;子孙繁衍后分居邻近乡村。
    2、文公九世孙小泗郎开基福建武平后,其孙子达公迁居会昌筠门岭芙蓉村肇基“达德堂”。其后裔迁居高兴等乡。
    3、文公十二世孙明亮公於明永乐年间从福建武平县赤岗迁居会昌湘乡石螺空开基立业,传至十世(景升八世)永年公(字万春)于清康熙24年(1685)又迁入崇贤朱屋坝,已传承12也现有450人,其子道通、道昌、道盛三房建有“万春堂”宗祠。
二、柏公之子朱洁公裔孙:
    朱柏公次子洁公因“宦游瑞金卜居北关外”而开基,其子均郎、均昭两公商孙贵赫一方,传至廿四世天期公清康熙年间迁居富坑,友贵公迁古龙岗黄坑,子孙分居石浒村等地,已传12代。
    还有多支开基祖,因情况不详从略。(编辑部注:请参阅泰和县朱氏一节)
 
全县朱氏历代政治文化概况:
    清代以前:五品官3人,六品官3人,七品官5人,八品官6人,九品官7人,其他官职15人,秀才(庠生)76人,举人4人,进士8人,贡生26人。
    民国时期:部级1人,厅(师)级2人,高级职称3人,大学生12人,研究生2人,留学生2人,高中、中专生26人。
    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将1人,省(军)级1人,地(师)级8人,处(团)级15人,科局级36人,高级职称21人,中级职称39人,大学生86人,研究生10人,留学生3人,高中、中专学生366人。
 

信丰县朱氏
    信丰县朱氏主要是元末和明清时期从福建汀州、广东兴宁和邻县南康、安远、龙南等县市迁入而开基定居的朱氏后裔。全县朱氏人口约9000人。其中主要支派及其分布是:
一、开基铁石口镇极富坝的再富公裔孙:
    宋景德乙已进士志健公(号南园公)九世孙缘三公,从婺源迁居南康秧田开基,传五世至再富公于明永乐年间迁居铁石口镇极富坝。其子孙又分居极富坪(子柯公和子榆公),芫甫、上罗、高口(子樟公)、下村(子桥公)、禾场背(子柏公)、寨背、黄竹罗(子桃公)和崇仙乡洞背珑(子松公)等。最多的已传承25世。还有外迁赣县、赣州、大余、万安、遂川等地裔孙情况不明。
二、开基油山和九渡的唐杰公裔孙:
    仪父50世孙尧典公于梁大通二年(528)从大余水南迁往南康马齐坝,传至二十三世唐杰公于康熙三十年(1691)移居南康大坪乡阳团为开基始祖,传至13世孙顺朝公迁信丰潭圻年坑,顺朝公六世孙锡冥公于清康熙36年(1697)移居潭圻坑(今油山乡)老屋下和头陂,已传14代;其三世孙庆诏公又分迁九渡乡田螺庵。该支子孙己有3000多人,主要分布在油山老屋下、营前、黄屋、锡坑、杉山下、训井坑、中乐迳、老田足下、观音山、隹迳等18个自然村和九渡乡田螺庵、头陂、中坝、花石圻、枫树下等地。
    还有唐信公裔孙希圣公长子克明公从赣县沙地银村迁入信丰南木下。
三、散居部分乡村的文公裔孙:
    1、开基于金盆山石背的景深公裔孙。
    文公裔孙景深公(八世或十世)于明宣德年间(1426—1435)从福建武平迁入石背开基,已传承20余世,传6至11世外迁邻县和四川。其中子文公外迁会昌小密鸡公山。
    2、文公十世孙景胜公于明成化八年(1472)从福建武平迁居江西定南陈坑后,传至十世孙正祥公(字德祥)迁入梨树下开基,已传承12代。正元公(字文贞)迁居横石井鸭子湖,已传承12代。
    3、文公18世孙承达公裔孙从南康迁居黄泥湖,已传20余世。
    还有从广东兴宁迁入星村乡凹上、大屋下、西牛乡长龙山上、火草坪等地的朱氏,情况不详。
 
大余县朱氏
    大余县朱姓人口约3800人,主要是从广东南雄、始兴和本省万安、南康、信丰等地迁徙而来。
一、 朱熹文公裔孙:
    1、文公八世孙锡公裔孙士杰、士苏、士伦,于明宣德三年(1428)从广东始兴迁入南安镇竹荷下、万寿巷、田心里开基。
    2、文公十世孙景尘公,于明宣德正统年间(约1436年),从闽汀迁豫章定邑(今定南)陈坑、移居半坑,又于成化初年(约1465年)再迁居新城昌屋子、谢屋子和灌圻子。已历五百余年,传承17代。
    3、文公(在房)29世孙玉琚公,于清顺治年间从广东兴宁迁居江西南康黄竹圹;玉琚次子日春公移居南康西华乡倒坊基,日春五世孙发富公迁居大余梅山乡开基,发富之子久涛公移居管界坊(今新安村)释使门,生二子;次子材亮公留居,长子材焯公移居县城南安镇。
    4、文公(埜房)37世孙材晖、材萱,于1932年从南康西华与麻田迁居浮江乡杉树下村河陂里。
    5、文公裔孙上奎公于乾隆三十年(1765),从广东始兴大树坪迁入浮江乡杉树下、螟蚣垣、柘木,已传承12代。
    6、文公20世孙维贵裔孙显生公迁入新城柯树窝,已传14代。
二、 尧典公裔孙:
    原居南安水南的仪父50世孙尧典公,于梁大通二年(528)迁往南康马齐坝,传至22世有五孺(庭、廉、庥、广、庚)。其中孺廉公之子唐杰迁居大坪乡阳团开基,其13世孙顺朝公迁居信丰潭圻坑(今属油山乡)又传九世,其中庆诏公又迁来新城石坑子开基。而庆诏公3世孙贤凭公则迁居青龙乡朱屋棚下,已传13世。
三、 另外源流不够明确的有七支:
    1、奇顺公四世孙国应公从南康迁入县城南安镇,已传承6代。
    2、通公四世孙文显公从广东始兴迁入,分居吉村视背、沉木场、右源乌石下,已传承15代。
    3、尚大公五世孙必闻公,于清嘉庆五年(1800)从广东南雄水西村迁入内良白井村、大山口庙湾,已传承8代。
    4、尚润公三世孙久福公,于光绪元年(1875)从广东始兴走马迳迁入内良尧扶龙潭角,久毫公迁居内良谢屋场。
    5、奇珍公十二世孙明谦公,于1939年从广东南雄里东青山口迁居吉村镇民主村大萌里。
    6、正公45世孙伟公于明永乐年间徙居青龙固村,生子茂三。其后裔分居池江乡板棚、青龙乡大山排、左拔乡大江土于。
    7、贞公裔孙至肇公由福建瓦子街徙居新城虎山(今水西村蔡屋),后裔分居池江板棚、青龙大山排,左拔大江坪、樟斗等地。还外迁赣县、大余、信丰、章  贡区和广东南雄等地。
 
上犹县朱氏
    上犹县朱姓人口排全县第32位,约为4000人。主要分布在县城南安镇、寺下、双溪、五指峰、金盆、营前、平富、梅水、沿湖、黄埠、中稍等乡镇。据《上犹县地名志》资料,按其源流分布是:
一、从广东省兴宁县迁入的开基祖是:
    1、田焕公于元至正年间迁居中稍乡寨下排。
    2、清康熙年间廷佑公迁居双溪桥子头:明高公迁居寺下乡大坑;世柱公于清咸丰年间,又分居寺下乡大坑屋。
    3、清康熙年间奎俊公迁居五指峰乡双溪口,已传承12代;士赞公迁居五指峰乡;咸祥公迁居沿湖乡碗窑下;文兴公迁居五指峰乡朱屋排。
二、从广东省和平县迁入的开基祖是:子和公于清雍正年间迁居营前乡朱屋,世谦公迁居营前乡上湾洞仔。
三、从湖南省迁入的是应文公,于明天启年间迁居黄埠梅子园。
四、从省内及其他地方迁入的开基的有:
    1、乾森公于清康熙年间从龙南县桂竹迁居黄埠乡山口,洪适公分居学堂排,木杨公清嘉庆年间分居埠前南田排。明永乐年间才余公迁居金盆蕉坑铜锣垭。
    2、南宋时期金振公从豫章迁居营前乡龙王;康熙年间斌龙公从大潭坑迁居营前乡黄坑;乾隆年间盛庭公从山下陈迁居营前乡小坑;康熙年间朱氏迁居平富乡坑屋,其中朝烘公于乾隆年间分居邻近朱屋;清乾隆年间必华公从高园迁居城关朱屋;思端公从水洋尾迁居中稍耙头屋等。
 
崇义县朱氏
    崇义县朱姓有始迁祖五个支派,按2000年统计有7000人左右,占全县人口4%。
    全县朱氏都是元、明、清时期分别从江苏南京、湖南桂东、福建汀州、广东仁化、和平、兴宁,以及本省南康、信丰、上犹、龙南、定南等地迁入开基立业的后裔。
    思顺三仙下棋开基始祖彦魁公,字隽,元朝湖广京山县正堂友桂公之次子,考亭始祖熹公五世孙。原籍江苏南京瓦仔巷,元末为避“元明之乱”由南京迁徙至江西南安崇义之思顺三仙下棋定居。一脉启承至今二十四世,现有裔孙1956人,分居在思顺、过埠两个乡镇。
本支历代政治、文化情况:
    明、清时期:八品官1人,九品官4人,秀才62人,贡生1人,进士4人。民国时期:科级2人,高中生11人。新中国成立后:省厅师级1人,县处级6人,科级19人,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23人,研究生1人,留学生1人,大学生84人,中专、高中生226人。
 
安远县朱氏
    安远县朱姓都是客家人,现有人口5894人,占全县总人口1.73%。
    县内朱姓都是文公后裔,分属二大房系。
    文公九世孙茂九郎房系。念九郎之子茂九郎公传至十三世孙友通公生五子:景光(洪珍)从古田迁广西博白县东平镇竹根山;景华(洪琛)迁广西博白菱角镇金村;景鉴、景洪、景源三兄弟从福建建阳迁入安远开基,后裔散居欣山、天心、双芫、蔡坊、车头五个乡镇,现有近1700人。
    文公四世孙济公第五子太五郎(字械)于元朝中期(公元1330年前后),从福建建阳迁入安远固溪(今双芜开基),现有4100余人。文公十五世孙大传公迁往赣县江口牛形坑。
    本县朱氏历代政治文化情况,明清时期缺资料。民国时期仅有科局级2人,高中生12人。新中国成立以来有县处(团)级3人,科局级26人,中级职称28人,博士研究生2人,大学生56人,中专高中生359人。
 
龙南县朱氏
    龙南县朱姓都是客家人氏,现有5176人,约占全县总人口1.72%。主要分居在杨村、夹湖、渡江、东江、里仁、桃江等七个乡镇。据其家谱考证,是明清以来分别从福建武平、广东清远、本省婺源、吉安、泰和等县迁入而落居开基的,曾经与全南两支宗族共九支联修族谱,统一字派为“联宗昭统绪,为善兆祯祥……”。主要有六大房系:
一、夹湖乡三门村杨聪公房系:
    廷琛公三子仁赞公生有九子,翰林院庶吉士朱定,又名仲六公(即万六郎仕隆)之孙杨聪公於明宣德三年(1428),从闽汀武邑(今福建武平县)归郡里第一图迁居夹湖乡三门村开基,已历580年传承23代,其子孙1000余人。子孙还分迁程龙镇、全南县龙下乡、崇义县茶滩乡、景德镇、赣县、南康、上犹、信丰、云南等地。
二、渡江镇象塘古龙正晖公裔孙房系:
    明代锦衣卫指挥史正晖公裔孙於清雍正癸卯年(1843),迁居象塘后又分迁桃江乡传兴居罗坑岭下,已传10代;开晃公居坑口,文祭公居石围,芳邦公居清水湾,传衡公居沼口村木树湾,均已传9代。
三、杨村镇圆布村善能公房系:
    善能公从福建汀州迁龙南杨村镇(大平)圆布村定居,已历294年,传承13代,其子孙1500余人,还外迁四川等地。
四、东江乡新圳村彥清公房系:
    彥清公自广东清远迁入料坑开基后,子孙散居本村上屋、老屋下、新屋、横岭,现有400余人。
五、桃江乡水西坝朱屋天松公房系:
    文公裔孙国谦公从婺源外迁吉安泰和,传至七世天松公於明万历元年(1753)迁居西门桥头(今桃江石路桥头)开基,已传承22代,有400余人。
六、 里仁镇东升惟一公房系。
历代政治文化情况是:
    明清时期四品官4人,五品官3人,六品官5人,八品官2人,九品官3人,秀才2人,举人1人,贡生2人,进士8人。新中国成立至今有厅(师)级2人,县(外)级6人,科级25人,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5人,留学生2人,研究生5人,大学生73人,中专高中生339人。
 
定南县朱氏
    定南县朱姓散居迳脑、龙头、月子、天花、厉市五个乡镇,现有人口近690人,都是文公后裔。主要有四支:
    1、文公十世孙景渊公,于明永乐22年(1424),自闽汀武邑(今福建武平)迁入豫章定邑横江堡(今江西定南迳脑视下),立居老均藤,已传23世,现有人口200余人。其传至九世名字辈前后,另有七支裔孙外迁湘、川,还有外迁本省宜丰、万载、奉新、大余、南丰、南昌等县市。
    2、文公十世孙景胜公,于明成化八年(1472)从福建武平迁入迳脑陈坑开基,已传22代,现有人口300余人。传至九世名字辈前后,除散居邻乡龙头等地外,子孙还外迁湘川及本省赣县、于都、兴国、会昌、信丰、大余、吉安、靖安、宜丰等县市。
    3、文公七世孙垣公传至慧公,于清光绪末年从福建上杭迁入月子乡半坑开基,已传18世,现有人口40人。
    4、广东和平县文公十二世孙(有说八世)廷琛公的曾孙(文公十五世)元泰、利泰、亨泰二兄弟,于清初从和平县下车石含,迁入今江西定南天九镇天花村社焙青开基立业,已传承300年,11世,现有近140人。
    据统计,明清时期有九品2人,秀才5人,贡生2人,进士1人,新中国成立至今有县处级2人,科局级9人,高级职称18人,中级职称24人,大学生18人,中专高中生71人。
    该县朱姓现有人口不多,却根深叶茂,其外迁嗣孙遍及湖南、四川两省和本省15个县市。
 
全南县朱氏
    全南县是江西省南部地区朱姓人口较多的县市。全南朱氏与龙南县朱氏两支宗族共9支联修族谱,统一派字辈。其始迁祖是明清时期从福建武平、广东清远以及省内的婺源、吉安、泰和等地迁入,多为婺源朱氏分支和朱熹后裔。中寨乡朱氏1992年就有600多人,均为朱熹后裔。
 
宁都县朱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