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简称“虔”,别称“虔城”、“赣南”,是江西省的南大门,是江西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地级市。赣州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形以山地、丘陵、盆地为主,章江、贡江在赣州合流为赣江。总面积39379.64平方千米。2020年6月辖3个市辖区、13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赣州市常住人口为8970014人。
赣州是江西省保存文物古迹,尤其宋代文物最多的一座滨水城市,有“江南宋城”之誉; ;是客家先民中原南迁的第一站,是客家民系的发祥地和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全市客家人口占95%以上,世称“客家摇篮”。仍有600余幢客家围屋,被称为“东方的古罗马”。 赣州被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已形成了“红色故都、客家摇篮、江南宋城、生态家园、世界橙乡、堪舆圣地”六大旅游品牌。
章贡区朱氏
朱姓客家人自晋至明清时期陆续迁入,艰辛开拓,创业恢宏,现有人口13000人,査其源流主要有六大房系:
一、尧舆公裔孙
明万历年间,尧舆公从徽州祁门因商贸迁入赣州章水八十三都,立居今南外红旗村滩儿上朱家。兴旺发达已有500余年,传20世,有3000余人。还有五世孙邦忠、邦明公外迁瑞金壬田、十五世孙发明公迁泰和仙桥。
二、缘三公裔孙
宋淳祐年间,南园公七世孙敦敏公由江左徙居南康北乡,阅二传生缘三,缙三。缘三重孙有铭公生五子:再宣、再能、再宁仍留居南康北乡,再富迁居信丰极富坝,再兴迁居南康株头凤。传至缘三裔孙十一世“子”字辈,族昌丁旺纷纷外迁。其中子禄公重孙庭焕公,于康熙年间由信丰极富坝迁东外泥湾(宜旺)里和水东菜园坝,子根公裔孙迁居沿坳岗高。
三、文公(熹)裔孙
元末明清,文公裔孙先后从闽粤及本省吉安、万安、信丰、南康、定南迁入。
1、文公十世孙景胜公,于明成化八年(1472),从闽汀武邑(今福建武平县)迁入江西定南陈坑(今属迳脑乡视下村)开基立业。传至九世昌名公于康熙四年(1665)又迁入沙石镇沙石村黄秋珑,己传13世;九世赋名公先迁安远再迁沙石龙岗排,最后定居漆树湾(包括今双圳)。其中昌名三子正柏公于康熙年间迁往湖南醴东普口(今湖南省醴陵市浦口镇)。
景宏公先迁信丰石背,传至十世孙世侃公于清乾隆丙戌年(1766)迁入湖边镇窑下石灰山,又分迁水西桐子排,已传10世。
2文公三世孙彦明从福建宁化迁广东嘉应州平远,后有裔孙从广东兴宁迁居江西长宁(天寻乌)石头湖。传至文思公于清乾隆年间迁入沙石镇新路村大湾珑墩上,已传十世。
3、文公十五世孙元叔公于明末清初从南康唐江马齐坝迁居赣县阳埠密石开基,后有裔孙朋峰公迁入蟠龙镇水南坑。
四、用常公裔孙
湖南长沙三瑞巷用常公,于宋咸平庚子(1000)仕任赣州府知事,届满回湘,船行至吉水钓鱼台因舟覆,故上岸定居吉水金塘。传至二十二世继万公于明成化年间徙居南康县燕溪,分迁今湖边河头,已五百余年,传22世,现有2500余人。该支族勤耕重学,诗书传家,仅清朝就有九至六品官21人,民国至今有大学生156人,县团级以上11人。
五、澄高公裔孙
明末清初,澄高公为避战乱,从徽州徙居赣县章水十三都(今蟠龙镇黄金),开基立业于今金星村,已传22世五百余年,现有2300余人。
六、尧典公裔孙
仪父五十世孙尧典公,于梁大通二年(528)从大余水南迁南康马齐坝,子孙外迁各地。四十四世孙贤恒贤让从信丰潭歹年坑迁入蟠龙镇车头小陂头、南石寨,贤璋公迁居蛇头咀等地。
本县历代政治文化情况:明清时期有四品2人,五品1人,六品3人,七品5人,八品7人,九品16人,秀才25人,举人3人,进士1人,清末公派留学生1人。民国时期有省厅(师)级1人,县处(团)级3人,科局(营)级6人。新中国成立以来有省厅(师)级1人,县处(团)级15人,科局(营)级64人,高级职称13人,中级职称97人,留学生5人,研究生27人,大学生332人,中专高中生576人。
瑞金市朱氏
瑞金市朱姓是第六大姓,有人口2.79万人,占全市总人口4.6%。
瑞金是闽、粤、赣三省通衢。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曾是中华苏维埃共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是朱德公和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等无产阶级革命家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有包括朱姓在内的数万烈士为革命献出了生命。有1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大批珍贵文物。
开基本市的朱姓有十大支派,清光绪五年(1879)十大支派共尊宋绍兴廿四年科进士、婺源茶院府君朱环九世孙(朱森次孙)、宋乾道乙酉年仕任瑞金县令的朱洁(字永清)为联宗共祖,卜择县城翼宪地(象湖镇周屋坪红军巷南侧)建成《慎徽堂》宗祠,门楣书“理学门第”。这十大支派分别是:
1、洁公之子均朗公均希公房系:
朱洁(朱森次孙朱柏之子)长子均郎公(字希光),九岁时与胞弟均昭、均希随父于宋乾道乙酉岁(1165)迁居县城象湖镇北关上龙尾,继迁合溪,再迁馨仁村(上朱坊)。子承父志,官星显耀,至玄孙茂先公上下三代连续四世登科及第,出了二进士一举人二诰命,贵赫一方。均希公九世孙世先公分迁叶坪野鸭塘和泽覃朱长坑等地。均昭公六世孙叔雖公于公元至正甲申年(1343),仕任海道督运,堂兄叔容携家同行,至今失考。还有外迁宁都、赣县和福建长汀、上杭及广东梅州等地。市内裔孙已传840余年,历38代,现有人口7900余人。
2、必高公房系:
原居赣州市郁弧台濂溪祠的必高公,于明洪武廿八年(1395),迁入壬田定居,必高公英年早逝后,妣诸氏(讳妙英)孀居贞守,支撑门庭。传至四世明瑞、明经,家声振焕,颖超一方,遂成旺族,誉称“朱半寨”(壬田镇旧称寨)。子孙分迁象湖、合龙、叶坪等乡镇以及省内外。至今已传承610余年,历24代,现有人口5000余人。
3、元旺公房系:
原居丰城的玉四郎,号后江,为避战乱,奉父命与玉六郎(徙居虔州八角井)、玉七郎(徙居南康),偕妻携子元旺公南下,于元至正丁酉年(1357)迁居壬田东山,至今已越六百余年,传承28代,子孙分布于东山、湾子塘、合龙、叶坪、象湖等地和外县。现有人口6200余人。
4、叔安公房系.
仕任南唐兵部首书的裔孙朱谦之子朱广仕为虔州(今赣州)刺史,举家由金陵迁虔州(今赣州)定居。传至九世叔安公不乐仕途,朝廷屡招不授。遂于南宋建炎年间举家迁往瑞金朱坊定居,已越八百七十年,传承32代。子孙分布黄柏、叶坪、合龙、泽覃等乡镇,外迁会昌、泰和等县。现有人口3700余人。
5、静俭公房系:
文公系十四世孙本坚公,字甫之,和堂弟本厚公出身武职世家,于明永乐二年(1404)公会昌迁瑞金三坝(今泽覃乡石水村),遂定居开基于此。已越六百余年,传承21代,现有人口3100余人,主要分布于三坝、谢坊、龙头、武阳、黄柏等乡镇,还有外迁九江、修水、宁都、泰和、兴国等县市。
6、奉贤公房系:
婺源茶院府君朱环裔孙奎志公明初调任福建汀州知府,传至七世孙彦邦公,于明嘉靖八年(1529)迁入瑞金浮乡(今武阳镇)。彦邦长孙祥煜公开基于环溪增溪之合江(后移民搬迁九堡石角),次孙秋江公迁壬田,季孙巨龙公外迁宁都流钵塘。至今已470年,传承22代,子孙分迁黄柏、武阳、大柏地三河等乡镇,现有人口1600余人。
7、元鼎公房系:
婺源茶院府君朱环裔孙官郎公次子仲保公,于明洪武十六年(1383)前后,从临川县城都师衙背双溪井灌鹅树下迁居壬田竹山下,传六世至元鼎公。子孙传承至今六百二十年,历18代,分布于壬田、叶坪、象湖,现有人口690余人。
8、万里公房系:
朱环裔孙君实公由江苏句容徙居洪都(今南昌)再徙赣州立居。其子翰臣仕任于都教职(时瑞金监归属于都),传至十四世万里公与兄长千里公迁至绿溪河沿、塘背。千里公调任广东雷州府同知,后失考。万里公则定居于象湖镇北关。至今已780余年;传承27代,人口130余人,分布于象湖、叶坪。
9、魁高公房系:
魁高,字翰选,清初由赣县西关外滩迁居瑞金日东湖坡,是共认朱洁为始祖之第九房。传承12世,有人口100余人。
10、文铨公房系:
瑞金西关朱氏远高祖曾仕任大梁节 度使。其后裔先后徙居新安、福建、江西吉安,再移居江西南康湖溪。传至元六郎公又迁居赣县桐木坑天狮五云,再传至八世孙文铨公(字衡士),其子景清、景暑、景昇三兄弟又迁居于都禾丰开基。明熹宗二年(1622)理公、池公及其子宗英、宗志、宗明三公才迁入大梨坑(今万田乡)开基立业。已历380余年,传承17世,现有100余人。
还有明玉房系,未见其谱牒,传说合并于上朱坊或元旺房系,待考。
历代政治和文化概况:
明清时期及以前累计:二品2人,三品7人,四品4人,五品14人,六品6人,七品8人,八品19人,九品15人,秀才336人,举人11人,贡生41人,进士15人。
民国时期:省部军级4人,地厅级3人,县处级7人,大学生23人,研究生2人,中专高中生32人。
新中国成立以来;省部军级9人,地厅师级14人,县团处级54人,中专高中生1900人,大学生87人,研究生46人,留学生14人,中级职称85人,高级职称107人,专家教授18人。
南康市朱氏
南康市朱姓是大姓之一,人口超过4.1万。分布在全县各乡镇。按其谱牒所载源流可分三大宗派:
一、尧典公裔孙
梁大通二年(528),仪父50世孙尧典公从大余水南迁居唐江马齐坝开基,传至22世有五孺(庭、廉、庥、广、庚),子孙外迁各地。迁居万安西圻的孺廉之子唐杰成为桂林派始祖,其子孙又迁回大坪阳团开基,还分迁浮石、凤岗、大坪等乡镇,已传21世。孺庭之子唐佐公九世孙仕永公,于元至正庚子(1360),从万安西罗迁居蓉江镇、岭背、分居朱屹里、竹头屋、下屋和大坪、凤岗。孺庚之子唐俊公于明初迁居凤岗朱家村开基,子孙分迁蓉江、三江、内潮、十八坑、沙溪等地,已传20代。该支人口有16600余人。
二、缘三公裔孙
宋景德乙巳(1005)进士志健公(号南园公)10世孙缘三公,于宋淳祐年间从婺源迁居南康北乡秧田,裔孙有铭留居秧田,子孙散居大坪等乡村,己传28世。有庆公迁往信丰极富坝,其裔孙万仲、万优两公从信丰铁石口迁居潭东高坑,已传12代。
三、文公裔孙
根据谱载,朱熹文公裔孙分布在20多个乡镇。其中:
1、文公15世孙九思公,于明初从湖广桂阳迁居麻双黄坑村,已传35代。
2、文公18世孙承达公,于明建文二年(1400)从唐江马齐坝移居龙回,散居蛇合里等12个自然村。该支已传23代,有5000余人。
文公27世孙明道公,于1740年左右从龙回移居蓉江叶坑和倒坊基,已传14代。
3、文公八世孙(有说12世)廷深公后裔有两支:
廷深三世孙万五郎(文镒)传至七世智慧公,于明嘉靖庚寅(1530)从广东兴宁迁居马塔斯;晋九公迁居龙坑口;觐笃公迁居西华增田坑,分迁东山崩坊和龙岭王村。友忠10世孙旺期公,于康熙15年(1676)从广东兴宁龙花坝迁入鹿呜湖头,分迁凤岗朱屋棚下。各公已传19代,人口已超2000人。
廷深三世孙万七郎生四子:伯瑛公裔孙于清顺治年间,从广东河源顺天迁居朱坊;伯琰公于元至元元年(1335)从广东龙川迁居蓉江邱边;伯昌、伯瑞裔孙于清康熙年间迁入本市。各公裔孙散居风岗、唐江、潭东、龙岭、大富、朱坊、麻双、十八歹、大坪等乡镇。
该支派已传20世,有人口约5800人。
4、文公15世孙彦公,于元至元三年(1338)从唐江马齐坝移居麻田老屋下,元仲公迁居西华老屋下,已传26代。
5、文公20世孙维贵公,于明嘉靖已卯(1555)迁居唐江通古寨;维忠公迁居龙回龙坑口;维新公迁居龙回大屋;维祥公迁居龙回泥树罗。各公均已传18代。
6、还有:隆吉公从万安迁居蓉江岭背,已传9世;道天公从上犹上口迁居龙华下村,已传21代;德公从广东河源迁居龙回竹坑孜,已传11代;显连公从吉安光屋坑迁居潭东宋罗,已传21代;生道公从大余石坑子迁居下丈妨,已传6代;自如公从广东兴宁泥坡坪迁入潭口柯树下,已传14代;良宋公从赣县蜜石迁居龙岭八仙下棋,已传21代;余新公从信丰迁居麻田,已传16代;天球公从信丰黄坑迁居沙溪梅林排,己传13代;华成公从吉安迁居凤岗燕坑,已传13代等。
泰和古平朱氏仲云公后裔迁潭口长坪,现有裔孙562人。(编辑部注:详情请阅泰和朱氏一节)
全市归入文公房系(包括缘三公房)有2.44万人,尧典公房系1.66万人。
历代政治文化情况:
明清时期:三品官1人、四品1人、五品3人、六品10人、七品4人、九品14人、秀才257人、举人43人、贡生232人、进士13人。
民国时期:省厅(师)级2人,县处(团)级11人,科局(营)级20人,留学生1人,研究生6人,大学生39人,高中中专生172人。
新中国成立以来:省厅(师)级14人,县处(团)级82人,科局(营)级261人,高级职称120人,中级职称51人,留学生3人,研究生31人,大学生426人,中专高中生1319人。
赣县区朱氏
赣县朱姓先民从东晋至明清时期陆续迁入开基立业,散居21个乡镇。现有人口近1.8万,占全县总人口3.1%。据各支派《族谱》源流,主要有三大支派。
一、尧典公裔孙
仪父克五十世孙尧典公,于梁大通二年(528)从江西大余县水南迁居南康市唐江马齐坝,传二十二世有“五孺”(庭、廉、庥、广、庚)。孺庥之子唐信公于宋嘉定17年(1224)迁入沙地银村,唐修(家齐)房族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从南康湖溪迁入韩坊迳口,其子孙又分居高车、坪角、沙陂、李芫、樟树背;孺广之子唐仁从南康梅子坝迁沙地古易坑,其四世孙子珍之三世孙玉仙公,分居沙地坳上;孺廉公之子唐杰八世孙隆仁迁沙地倒窝子;孺庭公之子唐佐公十三世孙定富公七世孙昌佩公从于都迁入茅店黄龙埠,定暄公迁入古田石碑桥,定现公迁入江口牛形坑。
二、万八郎公(瑞彦)裔孙
唐初敬则公八世孙虔公仕官庐陵府任吉水守备,举家从河南归德(今永城县)迁居江西泰和县虎爪坪。升任金陵都统辖,传至十二世崇道公(或牛公)任赣州府大守,家居赣州水木洞。越数世又迁兴国竹坝。宋开宝戊辰年(968),万八郎(瑞彦)裔孙贵善公于明景泰年间(1450-1457)迁入白鹭江鸥,已传22代,分居江沽、龙富等地。
三、文公裔孙
1、文公十世孙景胜公,于明成化八年(1472)从福建武平迁居江西定南迳脑陈坑品基。传至十世正奇公,康熙年间(1670年前后)迁入五云乡古迳坳;九世孙级名和十世正桂公迁入三溪乡里龙;景深公迁信丰石背南木下,其裔孙孟仲公迁入韩坊乡中坝。
2、在公十一世孙光莹公(启传)生九子,五子(万五郎)又生九子:念一郎现公五世孙惠宗从万安迁入攸镇大正坑塘边;念二郎项公房十四世孙开义德新公于清嘉庆年间迁入田村五陂铜锣坪,九世孙德新公于清宣统年间迁入湖新中塘後村;京四郎球公房第十一世孙国辉公从广东省河源不头迳迁入湖江道坑。
3、在公裔孙由福建迁入阳埠铜锣山。文公四世孙济公五子太五郎裔孙(文公十五世孙)大传公,从安远迁居江口牛形坑。
4、文公十三世孙应朋公,于明嘉靖年间从广东兴宁迁入湖新中塘山塘石,十二世孙文霖公之九世孙清瑞朝瑞兄弟,于康熙年间从广东兴宁迁入湖新黄竹。明万历年间千一公孙上珍公迁入白鹭官村。
5、清康熙年间,文公八世孙章甫公之五子踞公之九世作睿公,从广东兴宁迁居南康潭口开基,其次子嘉瑚公的第八子国焕公,于乾隆年间(1736-1795)又迁入茅店村。章甫公十六世孙绣元公,于清康熙癸未(1703)从广东兴宁迁江口黄土印。
6、文公裔孙瑞章公从江西寻乌南桥石牛坞迁入梅林镇双龙;鼎清公由安远迁居江口牛形坑;贵德公从吉水迁入大埠乡大垠。
7、文公十二世孙知道公,为避元兵从福建建阳迁居江西南康唐江马齐坝,传至重孙(即文公十五世孙)元叔公,于元末明初期间从南康唐江马齐迁入阳埠密石开基,裔孙分迁王母渡、大埠、韩坊、沙石、黄金等乡镇和散居阳源下杨等村。
8、文公十一世孙德实公,于明隆庆年间(1567—1572)从庐陵迁入南塘朱罗开基,后庆日公又迁吉埠白视和茅店西坑坝高。
9、贤公(志健)致仕立基后自号南园公,传至七世孙敦敏公阅二传生缘三、缙三。缘三公传至十一世“子”字辈,分迁各地开基立业:子榆公从南康株头凤迁入江口雷公坛,还分迁江口优新、大陂头、黄竹坞、培埠脑、蕉林高,其孙万贞公又于清乾隆年间从信丰迁居南塘上屋头;子松公于康熙年间迁入梅林镇洪屋塘和茅店小陂头;子材公于乾隆年间迁入古田尧口燕子窝;子彬公四世孙于咸丰年间迁入江口蕉林谢屋排;子樟公迁入江口钓石下;子桜公于康熙24年(1663)由信丰迁入五云船形;子桃公于康熙13年(1674)从南康秧田迁入沙地方村;子禄和子祐公于清初从信丰迁入储潭乡白涧滩。
本县历代政治、文化情况:明清时期仕官者有三品2人、四品2人、五品15人、六品1人、七品17人、八品22人、九品113人;儒学者有秀才5人、贡生2人、举人9人、进士13人。民国时期有省厅(师)级5人,县处(团)级6人,科局(营)级20人,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6人,留学生1人,研究生1人,大学生25人,中专、高中生96人。新中国建立以来有省厅(师)级6人,县处(团)级14人,科局(营)级49人,高级职称26人,中级职称101人,留学生3人,研究生2人,大学生117人,中专、高中生62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