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氏寻根网-龙岩市朱氏
后退
龙岩市朱氏
    龙岩,1997年5月撤地设市,福建省地级市,位于福建省西部,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 通称闽西。龙岩是全国著名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核心区,是红军的故乡、红军长征的重要出发地之一。  享有“二十年红旗不倒”赞誉。也是福建省重要矿区、林区,是海西品牌最多的旅游区。 龙岩市辖2个市辖区、4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总面积19028平方千米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龙岩市常住人口为2723637人。
 
龙岩市区朱氏
    龙岩市朱氏是朱熹后裔。据载,熹公埜房13世孙福聪(念一郎)公三子朱 兰(十三郎)之子保叔(一保)迁龙岩县;二子朱绿(十二郎)之孙朝举、曾孙尚崇迁龙岩县;四子朱宽的子孙迁居福州府龙岩县北门外。
 
长汀县朱氏
     汀州朱氏是朱塾的后裔。塾公之子朱鉴之孙朱林、朱彬于元初迁居建宁,朱彬之子朱炜又迁居汀州。
     汀州朱氏除繁衍散居县内外,还有后裔外迁。如现居广西钦州、南宁地区一 带的朱氏始祖德士公(后裔万余人),其祖籍在福建汀州珠巩街瓦子村,是明末 清初避乱迁桂的。
 
永定县朱氏
     永定朱姓在全县姓氏中,排27位,裔孙分布于城郊蓝地、樟牛,下洋镇东 联,岐岭乡竹联,峰市乡大园,凤城镇南郊等地。
 
上杭县朱氏
     上杭县朱氏是朱熹后裔。早在明代前期就已人丁兴旺,后裔开始外迁。现居 广东英德市大镇镇岗蒲岭始迁祖文一、文三公(系念一郎之子),是明永乐六年 (1408)从上杭来里都罗坑石隔,先迁居翁源、东莞,后转迁英德的。英德白沙 镇刀石坑始迁祖璟瑞公(念五郎之子),是明天顺六年(1462)从上杭迁居英德 的。
 
武平县朱氏
     武平地处闽西,武夷山脉的末端,但受南岭山脉影响,过去境内山高路险, 林深苔滑,非兵家必争之地,宜躲避兵燹之祸。自元末以来,成为江西等北方省 区一带不少难民避难之所。朱氏的先祖们也随之而来,已知的有紫阳考亭二三房 子孙。据2003年5月岀版的《紫阳考亭福建武平朱氏开基始祖小四郎公世系朱 氏族谱》(以下简称《武平谱》)记载:朱熹之八世孙朱锡,世称小四郎,元末进 士及弟,先为考功司主簿,后任湖南长沙县尹。时值元末,天下大乱,农民起义 风起云涌,赣、皖、湘是首争之区。朱锡任职一年多,即携家逃往江西瑞金躲避, 数年后弃职,辗转来到闽西之武平,在大阳桥营下定居。朱锡生有13子:名叫 澄、清、江、汉、淮、泗、溥、济、渊、源、涣、浩、深(其中实际包括塾房和 在房),十三子后裔均兴旺发达。明朝初年,值太祖重奖农耕,鼓励移民垦荒之 机,以朱澄后裔为首,“斩鸡挑担”外徙,此后十三房后裔大部分向川、赣、湖 广迁徙,640余年以来,朱锡一脉人口已达6万有余,播迁广东翁源、英德、韶 关、新丰、花都,江西省会昌、寻邹、安远、定南、龙南、瑞金、于都、兴国、 泰和、修水、吉水、萍乡、宜春、吉安、乐平、铜鼓,四川成都、温江、泸州、 内江、永川、宜宾,湖南醴陵、长沙、湘潭、株洲、浏阳、攸县等县市。新中国 成立后亦有不少在北京、上海、昆明、香港、台湾落籍。有的已到美国、澳大利 亚、新加坡定居。今居武平县境朱锡一支绝大多数是朱泗的子孙。朱泗有五子, 据2003年2月武平县修谱统计有17000多人,其中念三郎(或念一郎)后裔有3900 多人:念五郎后裔1200多人;念七郎后裔1000多人;八郎公后裔3000多人; 念八郎后裔4000多人。武平朱氏比较集中居住在县境内的张畲、万安、平川等乡镇,还有散居在中山、老坑、民主、半坝、东留、南坑、背寨、九田等地。此外,还有熹公三子朱在后裔仁甫公支有200多人居禾湘村。未知其先祖考的朱氏后裔,有一部分散居武平象洞、大山一带。
     从谱中可看到,朱锡支系人才辈出,明时有举人4人,进士 1人,知府、知 县6人。朱泗一支,清朝时有进士 2人,登仕郎4人,秀才2人,把总2人,县长1人。现代史上,闽西是革命根据地,武平朱氏族人不畏牺牲,前仆后继,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连级以上烈士 17人。新中国成立后,有师级、厅级干部3人,处级5人,校级军官2人,局科级124人,省劳模3人,高级职称20人,教授5人,博士 4人,硕士 6人,中级职称50人,大学生98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