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氏寻根网-南平市朱氏
后退
南平市朱氏
    南平,福建省地级市,地处福建省北部,武夷山脉北段东南侧,位于闽、浙、赣三省交界处,俗称“闽北”,东北与浙江省江山、龙泉、庆元等县(市)相邻,西北与江西省的资溪、铅山、广丰等县接壤,东南与本省宁德市的古田、屏南县交界,西南与本省三明市的泰宁、将乐、沙县、尤溪等县毗邻 ,介于北纬26°15’—28°19’,东经117°00’—119°17’之间,幅员面积2.63万平方千米  ,占福建省的五分之一;革命战争年代,福建省委曾经几度驻在闽北,被誉为“红旗不倒”的红土地。 
    南平辖2个市辖区、5个县、代管3个县级市。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南平市常住人口为2680645人。
    南平市是福建省朱姓人口最多的地区之一。南平朱氏是朱鉴的后裔。朱鉴卒后葬于南汾常里焙口八仙,其部分子孙迁居于此。並发展成为建安派南平支派。
    南平还有一支朱氏是古惊公的后裔。位公于唐朝末年从河南光州固始县,随王潮入闽。景福二年(893)受命任建宁军节度判官。后来,他乐于延平(今南平)溪山之美而择居焉。今南平延平区南山镇大坝村有惊公后裔500余户,1000余人。还有迁居沙县、尤溪、建瓯、建阳等地,远播福州、闽南。
    纪念熹公逝世800周年的活动,于2000年10月在南平市举行。其中以研究朱子学对当今世界的影响为主题的“朱子学与21世纪”国际学术研讨会引为广泛关注。
 
邵武市朱氏
    邵武市位于福建省西北部,武夷山脉南麓,闽江支流富屯溪上中游。三国吴永安三年(260)建县,后沿之。1983年改县为市。全市面积2851平方公里,辖8镇7乡,人口30万人。
    邵武市是福建省朱姓人口最多的19个县之一。邵武朱氏是朱在后裔。奉朱在5世孙朱煃为始迁祖,聚居于城东关及屯上乡等地。
 
武夷山市朱氏
    武夷山市是福建省朱姓人口最多的19个县市之一。崇安曾是朱熹生活和学习过的地方。元代末年朱塾8世孙朱池从建阳黄坑迁居崇安星村乡大源,是为崇安黎新紫阳朱氏。至清末,朱姓已成为崇安三大姓之一。塾公10世孙朱 成为星村镇麦窠村始祖。以后,27-31世孙分别居住在武夷山市的小角仔、小际、湖桃、巷下、枫步、下梅、新洋、南庵、文水、盘屯、吴墩、上梅、茶景以及城关温岭街等地。
 
建瓯市朱氏
    建安朱氏始祖是塾公,后称建安派。在婺源朱氏众多的支派中,影响最大,子孙最为繁盛的当推朱熹一族。熹公的三个儿子:塾、埜、在,后来都发展成为庞大的支派。其中,朱塾一支为建安派,是朱熹的嫡传正支。后来又分衍出尤溪、建瓯、崇安、南平等支派。塾公后裔扩散到全国各地及海外。
    建瓯市是福建省朱姓人口最多的县市之一。不少塾公后裔仍在市辖范围内居住,其中28—29世孙不少居建瓯市城内。
 
建阳市朱氏
    文化遗址有南宋四大书院之一的考亭书院,原为南宋理学家朱熹讲学著书处。素有“南闽阙里”之称。全市朱姓人口约5000人,均为朱熹后裔。
 
顺昌县朱氏
    顺昌朱氏是塾公的后裔。塾公的10世孙朱添,元末因避兵,由建安移吉溪王墩乡。再迁顺昌吉田殷坑、漈百、周坑、夏坊。后来,塾公27世孙朱源也迁居顺昌建西安下村立业发族。
 
浦城县朱氏
    浦城县朱姓人口约4500人,居全县姓氏18位。
 
松溪县朱氏
    松溪县朱姓人口约3000人,居全县姓氏20位。
 
政和县朱氏
    政和县是福建省朱姓人口最多的19县之一。朱厝楼朱氏始祖朱文会,系朱在次子朱铸9世孙,明时由建安迁居政和上八都朱厝楼,继而又迁居荣林洋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