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氏寻根网-宿州市朱氏
后退
宿州市朱氏
     宿州,安徽省地级市,建设为皖苏鲁豫四省交汇区域的新兴中心城市 ,打造省际毗邻区域中心城市,地处安徽省北部,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  ,襟临沿海,东至东北与江苏省宿迁市、徐州市接壤,南临蚌埠市,西至西北与淮北市、河南省商丘市、山东省菏泽市毗邻。截至2020年,宿州市下辖1个区、4个县,区域面积9939平方千米。 截至2020年11月1日,宿州市常住人口5324476人。
 
埇桥区朱氏
     埇桥区原是宿县,位于安徽省淮北平原的东北部。宿县早在汉魏时期就是沛国朱氏的活动中心地带之一,到明清时期这里已居住不少朱姓家族和群体。现沛国朱氏后裔在埇桥区仍是人丁兴旺。
 
砀山县朱氏
     砀山县是五代后梁王朝建立者朱温的故乡。据史乘记载,朱温的高祖父朱黯是舜臣朱虎的42代孙,曾祖父茂林,祖父朱信,父亲朱诚。朱诚是个穷秀才,以教书为业,他生有三子:全昱、存、温。温出生不久,朱诚病逝,妻王氏带三个幼子投奔亲戚萧县人刘崇(原籍砀山),以做女工抚养儿子。
     875年黄巢起义不久,朱存、朱温兄弟投奔义军。之后朱存战死,朱温则成为黄巢手下掌握重兵,独挡一面的大将。但他却叛黄降唐,疯狂镇压义军。黄巢失败后,朱温以汴州为中心相继吞并几个地方割据势力,力量壮大起来,掌握了唐朝实权。907年他废除唐朝最后一个小皇帝,自己登基称帝,并易名晃,改国号为梁,建都开封。他在位五年未能控制全国,出现了分裂割据局面,内部矛盾爆发,912年被亲子友珪刺死。友珪称帝半年多又被其弟友贞杀死,友贞即位是为梁末帝。923年被后唐李存勖一举攻灭,末帝自杀,建立17年的后梁灭亡。这样由于内部斗争和后唐的清洗,盛极一时的砀山朱氏被屠杀,几乎消灭殆尽。只有朱全昱的一支劫后余生,向南逃迁到今湖南汝城外沙一带定居,族姓繁衍,人丁兴旺,今已传44代,有10余万人,被列为国内朱氏八大旺族之一。
     由于社会的战乱,年代久远及受文化的局限等因素,现居住砀山朱氏可考证的记载只能追朔到明朝初期,从山西洪洞县昆仲九人来砀,仅二人居砀地,余下兄弟数人徙居他乡(祖上流传的说法在丰、萧、沛县和微山湖等地,具体不详,只有山东郓城谱本记载从砀山旋仕而归)。居砀二兄弟长为刚公,次为良公,被奉为自明初砀地的来祖一世,至四世人丁发展渐大,因遭兵燹之患,兄弟二人又失散,刚公系下至六世均无名讳记载,有谱本记载从七世以荣、贵、耀三门立谱。良公系下有四支,仅存二支,以南北两门立谱记载。刚公系下是乾隆三十三年进行立谱,同治七年、民国年间和1986年共进行三次续谱。良公系下是乾隆八年立谱,乾隆丁酉年、道光丙申年、光绪十七年、民国年间和1986年共进行五次续谱。通过几代族人的努力,于1990孟冬南朱楼百人会议,将二门谱本合修在一起,砀山自明初迄今近600年,历26世,人口达5.3万人,分散居住在县境内黄河故道两岸约60个村庄。
     砀山朱氏历代人才辈出,明清时期有功名者达83人,近代有在革命战争牺牲的朱姓烈士达20人。现有在美国任教授的教授和著名画家。近年来考入高等学府者众多,仅本科大学学历30多人。
     1990年南朱楼百人会议,规定从二十四世起按统一的砀地朱氏宗字排行。2000年又与山东单县、郓城,江苏的丰、沛等县朱氏联宗联谱,增进朱氏宗亲的骨肉亲情。
 
萧县朱氏
     萧县是沛国朱氏的源头,战国时期邾国衰亡,邾夷鸿之子朱秺先仕齐为大夫,后因齐将乱,为避祸离齐“徙居萧县西南的相邑”(即萧县西南相山庙),秺公在此去邑姓朱,成为朱姓开姓始祖。两汉时,沛国朱姓昌盛,名人辈出,蔚为望族,朱氏沛国堂即因之得名。
     萧县朱氏有确切传承世系的历史从朱浮开始。朱浮,字叔元,跟随汉光武帝平定北边,升大司空,对“光武中兴”作出重大贡献。浮之子朱永,官任下邳太守,永之子朱尚,官任吏部尚书,尚之子朱质官任司徒,质子朱寓、朱卓。朱寓官任青州刺史、司隶校尉,为当时著名的“八俊”之一。卓生翻,翻生越,越生元胜,元胜生询,询生济,济生冲,冲生威则,威则生腾,腾生宪、斌、绰,绰生龄石、超石。之后进入南北朝时期,约160年,从朱龄石到朱建之间约有六代人世系失传。到北周时期,朱腾的裔孙朱建生隋。隋生僧宁,僧宁生操,操生仁轨、敬则。至此从东汉的朱浮到唐朝的朱敬则历时640年,传承26个世代。
     敬则公,字少连,住在与萧县接壤的永城大回村,历史上曾归属萧县。年轻时便成为才细出众文武双全的名士,最后升任宰相要职。敬则公之兄朱仁轨,字德容,官任太子洗马,后辞官归隐,在家侍奉双亲,成为远近闻名的大孝子,“孝友先应”。他们的子孙于唐宋以来多次迁徙遍布全国,以至世界名地,仁轨公、敬则公成为世界朱氏共祖。
     唐五代宋元时期,萧县朱氏的世系传承是:一世仁轨、敬则,二世景,三世守环,四世子转,五世重愔,六世伸,七世播时,八世冽,九世训,十世澹,十一世颂,十二世冕,十三世庆,十四世景丰,十五世济,十六世修道,十七世邦英,十八世希圣,十九世献,二十世光裔、光犹,二十一世扬祖、冠卿,二十二世黼、奕孙,二十三世长儒、钊、曳,二十四世浚、景初、景礼,二十五世林、辅、懋,二十六世谅、荣、谦。
     明清时期萧县朱氏大发展,26世谅公生子时荣、士荣,27世时荣生子礼、智、信。27世士荣生子仁、义、敏,28世形成三大支派,即礼祖、信祖、仁祖,到35世时三大支派各发展为20余房,多分布在萧县的西南部、中部的10多个乡镇。26世荣公发展到35世时形成十大房,多分布在萧县东南部乡镇。26世谦公一支则发展为龙、凤、蛟各房,多分布在萧县的北部和西北部十多个乡镇。全县以朱姓命名的村庄60多个,三分二的自然村都有朱姓人居住。
     萧县朱氏奉朱秺为开姓始祖,朱浮为始祖,朱仁轨、朱敬则为一世祖,并以仁轨公的谥号称为“孝友堂”,1938年,萧县朱氏代表会同周边各县朱氏宗亲在大回村仁轨公、敬则公的陵墓前举行隆重的祭祖大典,并制定20个字的新字派,从敬则公后的第46世开始使用,现在萧县朱氏已有“在”字辈人,说明从敬则公开始萧县朱氏世系传承有序,至今已是50个世了。
     萧县朱氏族裔昌盛,人才济济,两汉时有大司马长史、大司空、太守3人;明代有户部主事、按察照磨都司断事、县令等10人;清代有宁国府学县训导2人;民国时期有县长1人;新中国成立以来,有省厅级1人,县处级6人,教授、院士3人。
     沛国堂,即因以萧县为中心的沛国朱氏大发展而得名。朱氏可靠的世系传承关系从萧县人朱浮开始,朱浮的26世孙朱仁轨、朱敬则是朱氏承先启后的关键人物,其子孙遍布大江南北、世界各地,他们是沛国朱氏的共祖。萧县朱氏奉朱仁轨、朱敬则为一世祖,历经1300余年,历50世传承有序,历代人才辈出。萧县朱氏在世界朱氏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泗县朱氏
     据传,明亡后崇祯皇帝的二皇子朱普贤流亡到古泗州虹乡定居,子孙繁衍,原有皇族谱可查。后几经战乱,原谱遗失,已无法查考。但泗县南关朱场、大庄镇大朱村等朱氏族人都认定自己是明皇后裔,一脉相传。他们尊奉二皇子朱普贤为始祖。
     现居住泗县南关朱场朱氏家族有200多人,系始祖朱普贤之16世孙朱永和、朱永禄的后人,今已传20余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