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氏寻根网-金华市朱氏
后退
金华市朱氏
       金华,古称婺州,浙江省地级市,长江三角洲中心区27城之一   ,自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建县,因其“地处金星与婺女两星争华之处”得名金华,简称金。位于浙江省中部,坐标东经119°14′-120°46′30”,北纬28°32′-29°41′。金华市下辖2个区、3个县、代管4个县级市,总面积10942平方千米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金华市常住人口为7050683人。 2020年,金华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03.95亿元,比2019年增长2.8%。
         金华朱氏约12万人。
 
金华市区朱氏
      金华市区朱氏4000余户,人口近1.5万人,居姓氏第9位。始迁祖:世美,元至正二年(1342)自义乌县赘居金华府城潭溪村周氏。行传。
      始迁祖:义,字惟善,行昂二十八,明崇祯年间自义乌县赤岸村(今属赤岸镇)迁居金华县(今属金华市金东区)十九都三里桥竹湖前园。本谱始修於清乾隆年间。世系修录至第十二世。排行字为宗。历史名人朱穆,字公叔,后裔朱质曾居徽州,后迁婺州。朱氏聚居点有岭下朱、龙头朱、汤溪朱等。其后裔派居乌伤山盘、赤城黄岩、仙居东门、天台后居、诸暨石门天师堂等地,成为浙江一大望族。现存《金华潭溪朱氏宗谱》两册、《金华双溪朱氏宗谱》两册,清宣统元年编修,《金华梅陇朱氏宗谱》十六卷附《蒲墟朱氏大宗祠主谱》二卷,民国朱若寿、朱厚饮等编修。还有南溪、潭溪、双溪等朱氏宗谱。
 
兰溪市朱氏
      兰溪市朱氏人口2000余户,近1万人,居姓氏第16位。
朱熹24世孙(朱埜后裔)在抗日战争期间,由浙江诸暨县泄山上朱迁入兰溪,至今传承三世已成一族。兰溪朱氏主要聚居在圣山乡上朱、孟湖乡洪販、钱村乡朱排、朱家乡朱家、永昌乡朱村、双牌乡葛塘朱、杨塘乡朱犁等村。从安徽迁婺源再来兰溪一支,为紫阳郡;另一支,先世居徐州,随驾南渡官于婺州再迁兰溪一支为沛国郡。紫阳郡朱氏又称新安朱氏,奉朱熹为祖。沛国朱氏也称兰江朱氏。据新安《紫阳朱氏宗谱》载:新安朱氏有朱环,居歙县黄墩,越五世至宋,朱嘉来兰溪经商于许埠,再传十世,择居兰城北联桔坊,后迁六坊朱家码头朱家巷。散居地有;八石溪,水洞坑、沈村、雅滩、柳村(分属枣树村)、寺后(分属十里亭村)、姚园(分属路口)、朱打式(分属水亭)等地。
      据《兰江沛国朱氏宗谱》记,随驾南渡有朱勋之父大理寺卿,荫官于婺州室宁军事,始迁于兰。其祖先徐州丰县人,此支分衍于下方(即下新方)后童、猫儿桥、赤溪、八石桥、赶山、厚伦桥、朱村(属永昌)、朱家。
      朱家有名者天舆,是朱氏第五代孙,举进士,后官至兵部尚书令、知崇庆军事,封灵国公,最为显赫。
      再据《五峰朱氏宗谱》记,迄元至正九年(1349)有起祥,起义兄弟二人,自婺源迁兰西界至岭(即双牌),又有其弟迁樟五山(即双牌粮仓对面)。康熙年间,由樟五山迁张后园(分属永昌街道)。
      以上三支在兰溪发族,迄今有9256人。兰溪市区有1994人,黄店镇946人,水亭乡562人,诸葛镇974人,上华街道348人,云山街道287人,兰江街道238人。
      现保存的宗谱有:紫阳朱氏宗谱: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范进步主修,六卷;1920年李金鹿编四卷;1913年朱煌主修,六册;1940年瑞佩兰编,四册。沛国朱氏宗谱:1948年朱缓主修,十五册;1948年朱应生编,十五卷;1948年朱樟才编,十五卷;1939年永昌上樟后园朱如贵藏,十五卷。1920年朱永大主修的西徐朱氏宗谱,四卷。1911年朱启明编的葛塘朱氏宗谱,六卷。
 
永康市朱氏
      永康市朱氏5800余户,近2万人。
朱氏由来:①宋嘉祐年间(1056-1063),八府君由义乌赤溪(赤岸)游学永康,居坑里。②宋景定元年(1260),信州剌史,中顺大夫朱真,慕龙川风土,携子朱鲁由东阳昭仁(亦祖赤岸)迁居永康桥下,后析居后宅等地。现在朱氏分居于桥下、金川、永祥、四路、城关、胡库、前仓等地居住。
      永康朱氏,可分赤岸朱氏、河阳朱氏等2支。主要分布于桥下镇、四路镇、古山镇、古丽镇、前仓镇、永祥乡、四路镇、胡库镇、清溪镇、唐先镇、前仓镇、新楼乡等有关村庄。据2002年永康朱氏宗谱(朱陈安等编)载:始祖:清源,唐代人。始迁祖:良翰,字立夫,行方,宋代自湖洲府域杆山村迁居吴川塘源村。世系修录至二十六世,排行字为汪。
 
义乌市朱氏
      义乌市朱氏17000户,4万多人,居姓氏第4位。
      义乌朱氏,主要有三支。(一)赤岸朱氏,始祖朱汛,陕西平陵人,西晋时官任东阳郡(今金华)太守,后迁临海郡太守,永兴初(304),秩满归老居乌伤蒲墟(今义乌赤岸)。北宋后,野圹府居有四子十八孙,子孙繁衍,形成赤岸朱氏十八派。遂铸铁人像十八尊,每孙各执一尊,佼散后可叙。后裔分布于浙江省的金华、绍兴、丽水、台州、温州地区的许多县、市,外迁广西全州洪门等地。现居义乌的有六派:第一派居东朱、溪西、剡溪、陇头、石壁、莲塘、午山干、鱼曹头等村;第二派居杨梅院;第十三派居乔溪、官塘下等村。第十四派居雅治街村;第十七派居邑之西门、盘溪、站溪、东朱等村以及诸暨市桐树林等;第十八派居赤岸和上吴等村。郡望曰平陵(原称沛国)。(二)泮塘朱氏,始祖朱宗儒,原籍河南,是北宋抗金名将宗泽的女婿。宗泽送给他地处义乌城北的一座房屋和一顷土地,于是宗儒举家居于泮塘。他的后裔现居住在义北的大塘下、马踏石、马交塘、苏街等村。(三)山盆朱氏,据谱载:始祖朱权(朱熹次子朱埜的曾孙),于宋末元初弃职来义乌三山下隐居。权的第三个儿子朱子忠居于山盆,子孙繁衍成大族。后裔现住在义南的山盆、下水碓、深塘、后金宅、朱店、樟村、三丫塘、大官余等村,郡望称紫阳。还有始迁祖:贯,行千,南宋绍兴四年(1134)迁居义乌县陇头朱村(今属义亭镇)。
 
东阳市朱氏
      东阳市朱氏2700余户,人口1.2万余人,居姓氏22位。
      朱氏祖居地山东,迁入东阳前住地义乌,明正统年间,始迁地南岑(大寺下),现主要聚居地在潦溪、原文、牛皮庄等地。下金堂朱氏渊源深远,朱氏家庙挂有朱熹题写的“理学名宗”之匾,始祖从缙云金竹迁入。朱店朱氏,从义乌赤岸迁入:后宅、方朱、沧浪、莪溪、玉溪、岭下、千祥等地都是朱氏聚居地。
 
武义县朱氏
      武义县朱氏1800余户,人口6000余人,居姓氏14位。自古以来,主要聚居点在菱溪乡朱王村、顶店乡朱门村、新塘乡半塘村等地。
 
浦江县朱氏
      浦江县中朱姓人口近1万人,名列姓氏第7位。
      浦江朱氏有四支:(一)其先祖居淮甸(今安徽省),于北宋初由吴兴迁居西皋;(二)原居杜陵(今属陕西省),宋靖康年间避难临安,元至正三年(1343)定居潼塘(今属郑家坞镇);(三)于明代中叶,由义乌陇头朱迁来楼相公殿。(四)明太祖元璋公后裔避难,由南京安庆府迁来大阪田反蓬。浦江朱氏,主要分布于浦阳、虞宅、黄宅、杭坪、岩头、朱桥等乡镇。
      浦阳朱氏,其先居淮甸,称为南京派。后周广顺((951—953)间,迁浙西塑州之归安。宋端拱元年(988),五承事照,官婺州判司,以事莅浦,见山水秀丽,风俗敦庞,卜居浦阳镇西阜模树里,是为浦阳朱氏祖。子临,得胡安定之学,以吕公著荐授翰林著作郎。临生三子,长幼归淮甸,次子正议大夫适之。适之生四子:怡、惟、情、悦。自后因子孙族大支繁,分成长、次、幼三大派数居全县各地。怡子级,登绍兴进士,为长派祖;性婺源县判簿,子四,次子缮,幼子纶,四传而绝;长子继,为豹桥祖,孙处士有闻,为横街祖;三子经,经子天道,翰林院检讨文字,其孙永正,迁药店,为药店祖;是为次派祖。情子统,其曾孙,由承节  郎升御史,各建宁府事,有善政,袭居模村里古宅。悦仅再传遂告不祀,故统称幼派祖。现已繁衍至三十六世(行为圭,讳为忠)。浦阳朱氏,为浦江县望族,据2000年出版的《浦江县志》载,全县朱路潼塘朱氏源流其先汉丞相阳乡侯之裔,世居杜陵,宋靖康之难,有敦儒者避居临安。其子,又迁乌伤,历八世至守正偕昆季卜居馀庆堂北泮塘。元至正三年(1343),守正又迁浦东二十都潼塘,是为朱路潼塘朱氏之祖。
      金坑朱氏始祖行绍十之子,達二十四,讳大畴,明代中叶自义乌县陇头朱分迁浦江四都金坑楼相公殿。
大畈田反蓬朱氏,明末清初(约1644)被清政府追杀,逃难至此。据说是朱元璋后裔。祖籍是南京安庆府怀守县凉亭朱人氏。
浦阳朱氏历代人才辈出,为官者甚众。任职婺州通判、光禄寺丞、吏部侍郎、婺源县判簿4人。登进士第的有9人。为旌表鹤鸣、兴燕父子同时中举和能作任江南道监察御史,清政府下旨,在浦阳镇下大街朱氏宗祠前,骑夸街道树立了“父子同科”与“监察御史”两座青石大牌坊,为世人所嘱目。
 
磐安县朱氏
      磐安县朱氏1200余人,居姓氏第20位。朱氏聚居点在安文镇云山,方前镇后朱等地。据朱颂阳先生考证,该两地朱氏在元朝后期同时从台州黄岩(今温岭一带)迁徙到石头和后朱居住。双坑朱氏的源头在临海,而不是义乌,其堂名是“余庆堂”。
历代朱氏迁入磐安的还有:①后周广顺年间(951—953),淮间(今安徽)一支朱氏徙居浦江朴树里。②北宋末年(约1126),杜绩一支朱南避临安后,于元至正三年(1343)迁至浦江潼罗。③明朝后期,安徽凤阳一支朱氏徙居秋滨乡朱基头。④元至正九年(1349)至清康熙年间,婺源朱起祥兄弟徙居兰溪、双牌、樟五山,后徙居瑞溪张后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