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氏寻根网-扬州市朱氏分布
后退
扬州市朱氏分布
       扬州,江苏省地级市,长江三角洲中心区27城之一。 是世界遗产城市、世界美食之都、世界运河之都、东亚文化之都、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具有传统特色的风景旅游城市 ,位于江苏省中部、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有江苏省陆域地理几何中心(扬州高邮市)之称,有“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之称,又有着“中国运河第一城”的美誉;被誉为扬一益二、月亮城。  
       扬州,古称广陵、江都、维扬,建城史可上溯至公元前486年   ,中国大运河扬州段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扬州列入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申报世界遗产城市之一。下辖3个市辖区和1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总面积6591.21平方千米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扬州市常住人口为4559797人。 
       扬州市市朱姓人口约为15.8万人。
       扬州市早在明清时期就成为东南地区朱姓分布最密集的地区之一。扬州朱氏,以婺源朱氏、朱熹后裔居多。婺源朱氏分支,元代末期,朱环20世孙朱道兴迁居扬州东乡,后裔分居于李墅河西、田家桥南等地。
朱熹后裔4支:一是元明之际,熹公6世孙朱善(胜一公)由苏州经镇江迁居扬州东乡,后裔有迁江都。二是邗东朱氏,熹公8世孙朱旺山(朱善之孙)为始迁祖,后裔又分衍为6个支派。三是熹公埜房6世孙朱崇道(朱炜长子),从镇江城东儒里迁居扬州嘶马镇(今属江都),后裔迁居万家厦。四是熹公在房4世孙朱清自婺源迁居苏州,清公5世孙君亮、君礼、君显兄弟又于明成化年间迁泰兴,后裔繁盛,散居于附近县市。
       此外,所辖县市有江都的北宋名臣朱光庭后裔分支、泰兴朱家港朱氏、靖江严朱氏等。
 
江都区朱氏
       江都朱氏,属扬州朱氏分支,系朱熹后裔。元明之际,熹公6世孙朱善(胜一公)由苏州经镇江迁居扬州东乡。善公生三子:兴四、兴五、兴六。兴四即为江都朱氏一世祖。扬州邗东朱氏,系江都朱氏的分支,始祖朱旺山,为朱善之孙。其后裔又衍分为6个支派,十分繁盛。
       江都朱氏另一支是北宋名臣朱光庭后裔分支。南宋时,庭公裔孙朱铭台随父由平阳(今属浙江)赴江都任职,遂定居该县。明清时,其后裔分居于三号港、马家庄东九圩、课洲四圩、顺常滩、沙头、胡家庄、邰伯镇等地。
 
高邮市朱氏
       始迁祖祯武公是先贤祖——文公的一支后裔,原居住在苏州,明建文末年,为避战乱而迁入高邮东北乡。始迁地当时是一片涝洼,茅芦遍野,也无村名。祯武公率领家人筑埠而居,围垦造田。其后,定居此处,并定名为朱家庄(现属张轩乡管辖)。
朱家庄原建有朱氏宗祠,位于全村中心,前后两幢,每幢五间,还配有东西厢房。日寇侵华期间被毁(1943年)。尽管如此,朱氏子孙仍然崇祖敬宗,每到清明节  ,朱氏族人隆重集会,布衣蔬食,虔诚祭祖,同时宣扬朱氏门中爱国守法、敬老爱幼、团结互助、和亲睦邻的好传统。朱家庄的朱氏宗谱,于1998年完成了续修工作。
朱家庄始祖祯武公始,至今已传十七世。这支后裔在朱家庄生活约六百年,现有二千余人。现在朱家庄的朱氏子女,已分布到全国各地,最多的地方是上海市,朱家庄差不多有一半人口在沪。也有个别去台湾。
 
 宝应县朱氏
       宝应县有朱氏后裔。宝应县图书馆现藏的宝应《朱氏家乘》(清刻本),宝应《朱氏支谱》民国钞本,记载着宝应朱氏发族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