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简称“徐”,古称彭城,是江苏省地级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截至2020年底,徐州下辖5个市辖区、3个县、2个县级市,总面积11258平方千米 ,常住人口908.38万人 ,实现GDP7319.77亿元,列全国第27位。
徐州地处华北平原东南部、江苏省西北部,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陇海铁路、京沪铁路两大干线在此交汇,素有“五省通衢"之称。 徐州是华东重要门户城市 ,华东地区重要的经济、科教、文化、金融、医疗和对外贸易中心,也是国家“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长三角北翼重要中心城市、徐州都市圈核心城市、国际新能源基地,有“中国工程机械之都”的美誉。
原始社会末期,帝尧时彭祖建大彭氏国,是江苏境内最早出现的城邑。徐州历史上为华夏九州之一 ,自古便是北国锁钥、南国门户、兵家必争之地和商贾云集中心,也是淮海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徐州有超过6000年的文明史和2600年的建城史,是帝王之乡,有“九朝帝王徐州籍”之说 。徐州是两汉文化的发源地,有“彭祖故国、刘邦故里、项羽故都”之称,因其拥有大量文化遗产、名胜古迹和深厚的历史底蕴,也被称作“东方雅典” 。
徐州市朱姓人口约22.9万人。
邳州市朱氏
邳州市位于江苏省北部。夏商时期为邳国,周穆王六年(前999)改建徐国,春秋末期,改称下邳邑,北周改为邳州。民国元年(1912)改州为县,1992年撤县设市。总面积2097平方公里,辖36个乡镇,4个农场,总人口158万人。邳州朱氏大约分为11个支派,即古沛折槛堂朱氏、紫阳堂朱氏、凤阳朱氏、依宿朱氏等。共有33700多人。
1、古沛折槛堂共分东西南北四房,其中有东房和南房的朱氏分布在该市的8个村庄。根据依宿村的宗人自动先生介绍:西大门朱氏的始祖叫朱来兴,东房始祖明初从滕县迁来。西大门古谱亦载:祖德成,朱刚等人的名字;东房始祖及以下三世的名字为“朱来兴——朱德成——朱刚”,在该市境内的折槛堂朱氏,目前有人口9000人。
2、紫阳堂朱氏:分布12个村庄,其中合依宿有一大支,这支朱氏是元末明初从山西洪洞县迁来,据传一世祖叫朱乐。人口约有6000人。
3、凤阳朱氏:这支朱氏是明代从安徽凤阳迁来,始居依宿东大门,一世祖叫朱国栋,至今已传至12世,分布5个乡镇,人口约1700人。
4、依宿朱氏:这支朱氏始祖行四,失讳,明朝永乐年间,从山西迁徙至该市的依宿,生三子,长子留在依宿,次子迁往山东省峰城区阴平镇,三子迁至山东省苍山县石埠村,目前长子后裔在该市的人口已逾千人。
5、其他7个支派近2万人,散居在该市的30多个村庄。
邳州市朱姓到民国有秀才以上功名的17人,知县以上2人;新中国成立后,人才济济,县级以上干部12人,大专学历以上的188人。
新沂市朱氏
新沂市朱氏属沛国朱氏(古折槛堂朱氏)后裔。资料待完善
睢宁县朱氏
睢宁县有朱氏后裔。资料待完善
沛县朱氏
沛县位于江苏省最北部,微山湖西畔。古时称沛泽。舜、禹时称留国。秦赋名沛县,属泗水郡,汉高祖四年改属沛郡。魏晋属豫州、沛国。南朝宋称沛县,属沛郡。后魏因之。今属徐州市辖。全县总面积1576平方公里,辖25个乡镇,总人口119万人。
古时沛泽曾是后人尊为邾姓始祖之一的邾夷鸿隐居地,也是郝人“去邑为朱”的发祥之地。汉代“折槛公”朱云后裔就是当地望族和朱姓大宗。全县有十分之一人口姓朱,总人数超过10万。查其源流曰:“自汉折槛公(朱)云营墓於沛,子孙世居其地。”主要有东西南北四大房系:
一、南房始祖来旺公生于元朝泰定三年(1326年),幼时随父母徙居山西洪洞、泽潞,若干年后兄弟三人返回沛县,后于元至正八年(1348)定居滕州南面的冯庄村。据冯庄谱碑上记载“先祖旺公……率其弟兴公、成公兄弟三人由山西洪洞徙返回小邾国(滕州)”。来到冯庄的这一年,来旺公22岁,不久便成了家,来兴公和来成公又去了山西。
明洪武二年(1369),来旺公把几个孩子安置在冯庄,而他却来到沛县朱阁。《古沛南房族谱》云:“来旺公……明洪武年,(于冯庄)迁居沛之东南二十里汉台乡朱子书阁'前阁庄'”。从此他便在这里定居下来。从朱阁谱上得知,来旺公的儿子,冯庄居长,朱阁为幼。
来旺公共兄弟四人除了来旺公早年先来冯庄而后朱阁外,其他三兄弟都随着明朝初年(1370)的大移民队伍分别迁到了沛县的曲房、千秋乡和北直。
二、北房《重修文秀公朱君墓志铭》云:“公姓朱氏,讳文秀,原籍北直。”北直即北直隶。其范围包括今天的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的大部和河南省、山东省的小部分地区。根据《韩氏族谱》和《孙氏族谱》的族人分居情况来看,北房始祖来喜公迁居的地方距离沛地、滕地不是太远。北房始祖定居北直,到了五世祖文秀公于“明神宗时,官江南布政使司,诰授奉直大夫,引退,途经沛……家焉(《重修文秀公朱君墓志铭》)。而后世居沛县至今。
三、东房始祖来兴公迁到曲房(今山东微山县长口村附近)。
四、西房始祖来成公(据滕县冯庄谱和微山县谱、碑所载的名字)迁到沛县千秋乡(今江苏沛县朱寨镇)。
东西两房始祖返回故里(古均为沛地)后,便辛勤劳动,忠厚传家,到了今天,两房人口已发展到数万人,今大多居住在微山湖东西两侧和沛县大沙河两岸。
古沛朱氏四房的人口,目前有几十万,大多聚集在江苏省的沛县、铜山县、丰县和邳州市,山东省的滕州市、微山县、枣庄市、济宁市、安徽省的萧县、砀山县等地,不少人已遍布祖国八方和世界各地。
折槛朱氏,民风俭朴,家事诗书,言忠信行,称颂乡里,贤达闻世。在近350多年间,英贤辈出。据不完全统计,从清朝到民国时期,太守以上8人,各类知识分子1000多人。其中西房就有334人,这些人中,举人2人,贡生39人,庠生143人,禀生8人,监生20人,增生13人,太学生109人。四房中的官员300多名,仅西房就占94名,这些人中,户部主政1人,大理寺左丞4人,大理寺左寺2人,大理寺右寺1人,户部河南司员外郎2人,奉直大夫8人,朝议大夫2人,奉政大夫4人,中宪大夫1人,儒林郎3人,登士郎4人,修职郎5人,文林郎3人,徵士郎1人,鸿胪序班4人,武英殿办事中书科中舍人2人,大理专评事1人,通政使司知事5人,礼部儒士1人,业儒4人,学正1人,知州2人,州同7人,知县6人,州判1人,县丞6人。
新中国成立后,四房族人中更是人才济济,各级官员就有数百名,其中佼佼者就有朱敦法(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曾任广州军区司令员、国防军政大学校长)、朱奎(原名朱敦灿,曾任云南省常务副省长)、朱本正(原山东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朱奇民(原名朱锡珍,曾任山东省副省长)等。
丰县朱氏
丰县地处江苏省最西北部,位于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全县总面积为1449.7平方公里,辖14个乡镇,人口110.23万人,属黄淮冲积平原,境内有汉、回、满、苗、壮、藏、维吾尔等民族。隶属徐州市。其中朱姓人口近8000人。
春秋时,宋王偃曾在境内建都,宋灭,隶楚。秦时为一乡,名“丰邑"。秦末汉初建县,隶泗水郡,历代相沿。汉高祖刘邦和后梁太祖朱温均出生在这里。我国历史上“朱陈村”就在今丰县赵庄镇境内,“朱陈结好”现已成为自由婚姻的美好象征。
该县的朱姓人口分布较为散落,大多是迁徙而来。其中有明洪武年间,由山西洪洞县迁入的,至今已3680多人。由安徽砀山和河南夏邑迁入的,至今约690多人;由山东郓城,梁山迁入的,至今约860多人;由山东单县、曹县迁入的,至今约260多人;还有一支"折槛堂”朱氏,他们由沛县迁来,时间较长,人丁兴旺,至今已逾2000多人。
这些来自各方的朱氏族人,共分布37个村镇,传人由十几世至二十几世不等,人才辈出。新中国成立后,有省委书记一人,军队干部13人,地方干部29人,大专生138人,学者3人,著名书画家4人,国家二级演员2人。